电影感、散文诗,《我的阿勒泰》好看吗?

作忠评影剧综 2024-05-09 12:48:42
《我的阿勒泰》的进场是文学青年的自述,恍惚间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文绉绉。 好像叛逆少女不想被一方天地困住,投身到车水马龙的大城市,事业碰壁终回家乡,最后建设美丽家乡,从上到下透着一股根正苗红,不与世俗接触的味儿。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李文秀的喜欢文字,是因为她身为汉人却跟着母亲张凤侠过着游牧小卖部的生活,看阿勒泰的四季,见形形色色的人,在广袤无际的草原无拘无束,所以《我的阿勒泰》的主体框架不是正,而是散。 导演以李文秀的视角观察阿勒泰,阿勒泰的人、景、物就是她的笔,目之所及,皆成文章,唤作《我的阿勒泰》。 如李文秀自己,按张凤侠的评价,她在丢人现眼这件事上锦上添花,她是疆汉融合的阿勒泰的初学者,不似母亲那般结交四方。 她有文学青年的小心翼翼,文人气节的铮铮铁骨,也有懵懂少女的沉默不语,用眼、手、心,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去融入。 与巴太的相见、相识、相谈,跟张凤侠上县城采买,李文秀开始逐渐了解阿勒泰与哈萨克族,我们也追随她的认知长了见识。 如发现了新疆与内地的一些不同,比如内地买东西问多少钱,指的是一斤,而新疆则是一公斤,哈萨克族会把马头挂在树上或放在岩石的缝隙里,每天路过都能看到,寄托哀思。 李文秀看到什么讲什么的叙事方式比较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与传统国产剧的古典主义不同。 这是因为《我的阿勒泰》不是以影像的形式呈现文字,而是用文字的方式表现影像,在看剧时多了不少需要观众自己想象的留白。 如角色经常性的以行带景,这种结构让《我的阿勒泰》看起来有些乱,一会这个,一会那个,但慢节奏让其形散神不散,就像散文一样,优美、含蓄、情景交融,自然流畅,寥寥数笔描绘出生动形象,勾勒出动人场景。 如巴太的出场并不多,但导演用两三个情节就让这个人物变得丰满,一是他爱马、懂马,二是他与人和善很健谈,有自己的主张不盲从,三是他孝顺,讲信用,这三个片段出来,巴太便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除了外在的视听,《我的阿勒泰》的内在也别有洞天。 《我的阿勒泰》的形散是指取材广泛,有抒情、有人物、有议题,神不散是指主题明确且集中,不随形的变化而变化,即寻根与存在主义,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会侧重于这两点。 有个好处是,我的阿勒泰 只有八集,以目前的节奏来看,四天就看完了,也就不必纠结追不追更。
0 阅读: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