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公元前782年),姬姓,名静,一作靖,是周厉王姬胡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公元前828年—公元前782年在位。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继位背景:
• 周厉王在位时,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又命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最终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逃离镐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国人攻进王宫,要杀太子静(即后来的周宣王),召穆公将太子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召穆公被迫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太子静才得以幸免遇难。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周厉王死于流放地彘,大臣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
2. 前期统治——宣王中兴:
• 政治方面:
• 周宣王继位后,吸取父亲周厉王的教训,重用召公、周公、尹吉甫等贤臣,整顿朝政。他不独断专行,有事同臣下商议,还整顿吏治,申令各级官吏不得贪财、酗酒、欺压百姓。
• 经济方面:他取消了周厉王时期的专利政策,放宽对山林川泽的控制;还废除了奴隶制的籍田制,允许将公田分给奴隶耕种而收取实物。
• 军事方面:
• 为了解除自西周中期以来四周少数民族不断内犯的军事威胁,周宣王重振军旅,命令尹吉甫、南仲等大臣统兵击退了西北一些少数民族的进攻,征伐东方的徐戎、南方的楚和西方的戎。比如,周宣王五年(前823年)八月,以元老重臣方叔为将,率兵车三千进攻楚国,大获全胜。
• 分封诸侯:
• 周宣王将弟弟友封于郑(今陕西省华县东),建立郑国;将舅舅申伯封于谢(今河南省南阳县内),建立申国,作为镇抚南方的军事重镇;还封韩侯于韩城(今山西河津至万荣县万泉乡一带),建立韩国,作为镇抚北方的军事重镇等。
• 经过一系列举措,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诸侯又重新朝见天子,四夷咸服,史称“宣王中兴”。
3. 后期统治——走向衰落:
• 对外战争失利:周宣王在位后期,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派军队攻打太原之戎,没有成功;前793年(周宣王三十六年)派军队征讨条戎、奔戎(今山西夏县西南),战败;前790年(周宣王三十九年)派军队征讨申戎(即西申国,今陕西省米脂县北)获得胜利,但同年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
• 干涉鲁政:前817年(周宣王十一年),周宣王喜爱鲁国公子戏,执意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破坏了周朝传位于嫡长子的宗法制度。后来鲁国发生内乱,周宣王于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讨伐鲁国,杀死鲁废公伯御,另立鲁孝公。经过此次事件之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
• 滥杀大臣:周宣王晚年变得独断专行、听不进忠言。前786年(周宣王四十三年),他无辜杀害大夫杜伯,引起了臣下的惊恐和混乱。
4. 去世及影响:
• 周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周幽王姬宫湦继位。周宣王前期的努力使周王朝有过短暂的复兴,但后期的一系列问题加剧了西周王朝的社会危机,为西周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总的来说,周宣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但他晚年的错误决策导致了“宣王中兴”的局面未能长久维持,西周王朝在他之后逐渐走向了衰落。
周宣王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对外战争失利却仍穷兵黩武:
• 周宣王三十九年,在千亩之战中大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源是当时周朝经济基础动摇,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周王朝实力式微,而诸侯国实力相对上升。但在此情况下,周宣王不甘心失败,仍想通过“抓壮丁”等方式继续发动战争,这种行为不仅消耗了国家的人力、物力,也让百姓苦不堪言,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动荡和衰落。
2. 独断专行,不听忠言:
• 周宣王前期能够听取大臣的建议,但到了后期,他变得刚愎自用。在吃了败仗、听到儿童唱衰周朝的歌谣以及后宫发生五十岁宫女生女等怪事之后,他失去了理智,不再像以前那样善于纳谏。大臣的劝谏不仅无法被他接受,反而可能会引发他的愤怒,这使得朝廷中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越来越少,政治生态逐渐恶化。
3. 滥杀大臣:
• 周宣王曾无故杀害大夫杜伯等贤臣。杜伯劝谏周宣王不要过度用兵或进行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却触怒了周宣王,最终被杀害。这种滥杀大臣的行为引起了朝廷上下的惊恐和混乱,使得人心惶惶,大臣们对周宣王的信任和拥护也大幅下降。
4. 社会风气恶化、礼崩乐坏:
• 《小雅·黄鸟》与《小雅·我行其野》被认为是周宣王末年礼崩乐坏、社会风气恶化的表现。旧说如《毛诗序》谓诗旨为“刺宣王”,毛传云“(周)宣王之末,天下室家离散,妃匹相去,有不以礼者”。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秩序混乱,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受到严重冲击,而作为统治者的周宣王未能有效地进行治理和纠正。
周宣王时期有以下著名的大臣:
1. 尹吉甫:房陵(今房县)青峰人,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也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和代表性作者。他文武双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为周宣王的太师。周宣王亲命大臣作诗为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可见其在朝中地位之高,对周宣王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仲山甫:名失传,封于樊,亦称樊仲、樊仲山父、樊穆仲。他是周宣王时的重要大臣,家族背景显赫。周宣王战败且丧失大量军队后,欲登计民数于太原,仲山甫曾加以劝谏。尹吉甫曾作《烝民》之诗以称扬仲山甫之德。
3. 方叔:他是周宣王时期的大将,曾奉命率军征伐楚国等,为周朝的稳定和开疆拓土立下了战功。在他的带领下,周朝军队取得了不少胜利,有效维护了周朝的统治和权威。
4. 召虎:即召穆公,曾在周厉王时期保护太子静(即后来的周宣王),使太子静免遭国人暴动的伤害。在周宣王时期,召虎也是一位重要的大臣,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出谋划策。
5. 程伯休父:掌管军事,辅政佐国,帮助周宣王攻克四方。周宣王为表彰他,允许他以官职“司马”为姓,其子孙世世代代姓司马。
6. 杜伯:尧之九子的后裔,为当时杜地(约为现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领主。他是周宣王的大臣,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因劝谏周宣王不要滥杀无辜而被杀死;另一种说法是他拒绝了周宣王宠妃的勾引,被宠妃诬告而死。杜伯的故事被广为传载,在一些典籍中都有提及。
周宣王时期的历史事件主要有以下这些:
1. 宣王中兴:
• 前期励精图治:周宣王继位之初,广开言路,积极纳谏,铭记召公对其父“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诫。对内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对百姓则放松政治,让百姓能够安心生产。在这种政策下,国家逐渐恢复,百姓生活改善,国力有所提升,西周出现了一段短暂的繁荣时期,史称“宣王中兴”。
2. 对外战争:
• 征讨四方蛮夷:
• 伐淮夷:宣王二年,命令召穆公率军前往江汉地区讨伐淮夷,使当地强大的徐国俯首称臣,前来朝见周王。
• 征荆楚:命令方叔率军进攻荆楚,与楚人在江汉地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最终击败楚人。在与楚人作战的同时,还派尹吉甫征讨徐戎。
• 平西戎:宣王四年,命令秦仲带兵征讨西戎,秦仲兵败被杀后,又命令秦庄公兄弟五人继续征讨,秦人最终平定西戎。之后,周宣王派南仲带兵驻扎在北方,守卫北境,防止北方诸戎的侵犯。到宣王十八年时,各蛮夷方国都臣服于周王,进献礼物。
• 千亩之战大败:周宣王晚年,在千亩之战中大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这场战争的失败,使西周的国力遭受重创,也标志着“宣王中兴”的局面结束。
3. 王师伐鲁:
• 宣王二十一年,鲁国的公子伯御杀掉鲁国国君鲁懿公,自立为君。周宣王在三十二年的时候,率军出征伐鲁,杀掉伯御,立了鲁孝公。这一举动不仅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尊严,也向各诸侯展示了周王室的实力,使各诸侯国重新尊奉周天子,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4. 迷信事件与冤杀大臣:
• 迷信谣言与怪异现象:周宣王在位三十多年后,国中出现了一些谣言,如“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箕袋,几亡周国”的歌谣。同时,后宫发生了五十多岁的宫女生下女婴的怪异事件。周宣王对这些现象感到恐惧和困惑,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措施,如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弓矢。
• 冤杀杜伯:周宣王不听大臣杜伯的善意劝谏,反而将其杀害,这开了杀贤臣的先例,也被视为国家衰亡的一种预兆。而杜伯临死前曾说若死后有魂灵,三年之内必来取周宣王的魂魄。
5. 周宣王葬礼:依周礼规定,天子下葬列九鼎八轨,有沐道士、车圣洁等仪式,并且有包括近臣妃子在内的大量人员陪葬。
以下是一些记载周宣王时期相关事件的古籍:
1. 《史记》:
•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典籍。其中记载了周宣王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他前期的一些政治举措、对外战争等。例如,在《周本纪》中会提及周宣王的继位背景以及他统治时期的一些大概情况;在《秦本纪》中记载了周宣王任用秦仲为大夫去征伐西戎,后来秦仲被西戎所杀等事件。
2. 《竹书纪年》:
•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对于周宣王时期的历史事件有不少记载。像宣王二年,锡太师皇父、司马休父命;三年,王命大夫仲伐西戎;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玁狁,至于太原;六年,召穆公帅师伐淮夷等事件都有明确记录。
3. 《诗经》: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不少诗歌反映了周宣王时期的情况。比如《大雅·江汉》是尹吉甫赞美宣王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的诗歌;《大雅·崧高》赞美了宣王天下复平,能建国亲诸侯,褒赏申伯;《小雅·六月》则描述了尹吉甫帅师伐玁狁的场景;《小雅·车攻》体现了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会诸侯于东都等。
4. 《国语》:
• 《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中也有关于周宣王的记载。例如提到“杜伯射王于鄗”,暗示了周宣王与大臣杜伯之间的矛盾以及可能存在的相关事件。
5. 《墨子》:
• 《墨子》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周宣王的奇特故事,即周宣王冤杀大臣杜伯,杜伯临死前发誓若死后有知,三年内必向周宣王报仇。三年后,杜伯乘白马素车,着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追周宣王,射之车上,中心折脊,殪车中。
6. 《公羊传》:
• 作为“春秋三传”之一,《公羊传》对周宣王时期的一些事件也有所提及,比如对鲁国的一些内乱以及周宣王的相关处理等有所记载,为研究周宣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一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