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居中戎装者是末代王爷、溥仪的七叔载涛。他与溥仪关系极好,却为了国家大义始终未加入溥仪的伪满洲政府,坚决未做卖国贼。
载涛,这位清末满族贵族的生涯,跨越了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大时期:从大清帝国的末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兴起。
生于1887年的他,不仅见证了清朝的衰落,也亲历了新中国的诞生与成长,其人生既充满传奇色彩,也昭示着时代的变迁。
尽管出身贵族,载涛并非一味沉湎于奢侈的贵族生活。相反,他从小展现出对各种技艺的浓厚兴趣和非凡天赋。
尤其是对马术的爱好,使他远赴法国索米骑兵学校深造,在彼得保罗大教堂前的德国之行中,便是以一个勤学苦练的骑兵学生的身份。这段留学经历,不仅让他精进了马术技能,更让他对外界的广阔视野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国后,载涛并未满足于仅仅成为一名骑术高手,他还涉足了相马和养马的学问,并因此在清末政府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他曾被任命为军咨大臣和禁卫军统领,但命运的讽刺在于,当他刚刚步入这一职位不久,大清帝国便宣告灭亡。失去了帝国的庇护,载涛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但他并未因此屈服。
失去了权力的庇佑后,载涛曾一度尝试恢复皇权,联合皇室成员组织宗社党,试图复辟大清。
然而,随着复辟努力的失败,他逐渐从政治的浮沉中抽身,转而专注于生活中的简单快乐,如京剧、自行车和厨艺。他的厨艺甚至赢得了侄子溥仪的赏识,使得溥仪在困难时刻邀请他入宫烹饪。
然而,随着1924年清室优待条件被废,载涛的生活再次陷入低谷。他不得不变卖家产,以摆摊和收卖废品维持生计。这段艰苦的岁月,虽然磨难重重,却也锻炼了他的生存能力,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载涛的人生有了转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周恩来诚恳地邀请他出席全国政协会议,认识到了忽视了满族人民的代表这一过错。
这一诚挚的邀请让载涛感动不已,也使他决心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提出的关于改良马种以利军用的建议,得到了毛泽东的关注和批准,使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职务,却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显示出了不凡的价值。当时因为敌机的频繁轰炸,传统的机械运输方式受到极大影响,载涛的能力和经验在此时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负责组织和运送了25000匹军马至前线,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他,对他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新中国,载涛的官位虽不再像清末那般显赫,但他的影响和贡献却是不容小觑的。他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国家民委委员等,也是全国人大和政协的代表。他的故事,最终在1970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享年83岁。
载涛的一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他从一个帝国的贵族,到一个新国家的公民,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展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传奇,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海上利益边疆
郡王衔贝勒,载涛是旁支的醇亲王一系,虽是大宗,却不能封王。
发发发发
我曾经捡到过伪大满洲国和小日本一分铜币。鬼子强掠中国的铜资源铸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