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你回娘家了吗?为何不能在娘家过年?回娘家的起源和最早记录

润说文化 2024-03-20 02:36:22
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大年初二这一天,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领着孩子,提着年货,回娘家。

娘家人站在门口,迎接归来的女儿,女婿和外孙。

我小时候,家里在火车站附近住。经常看到亲人在火车站等待迎接回娘家女儿的情景。

女儿女婿一家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拎着大包小裹的年货。亲人见面一片寒暄,让人羡慕不已。

儿时羡慕回娘家的女儿,觉得他们享受到了娘家最隆重的礼遇。

为什么女儿要在初二回娘家呢?为什么不能在娘家过除夕和初一呢?

这是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出嫁了,就是婆家人,而不是娘家人了。

除夕和初一,是婆家人团聚的日子。如果媳妇回娘家了,婆家就不团圆了。

女儿不是娘家人,如果在娘家过年三十和初一。娘家的团圆饭里就有了外人,就不吉利了。

初二回娘家的起源是什么呢?

据说,朱元璋的第四女安庆公主是孝慈皇后嫡出,非常得宠。她下嫁驸马欧阳伦。

安庆公主觉得婆家不好,就在除夕这天跑回皇宫,央求朱元璋及马皇后让她留下过年。

传统习俗是出嫁从夫,媳妇在新年必须留在夫家侍奉,公主也不例外。

朱元璋就将公主赶回府,没想到,初一清早安庆公主又进宫了。

朱元璋问她给公婆拜年了吗?女儿答否。

朱元璋勃然大怒,赐给她一副对联「羊跪乳,媳敬婆」、横批「天经地义」,要求女儿先向公婆拜年,初二才可以回宫,给自己拜年。

于是公主只能回家,并且在初二回宫给父皇和母后拜年。

朱元璋命令安庆公主初二回宫一事传开,以后出嫁的女儿都在初二回娘家了。久而久之,初二回娘家,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习俗。

回娘家的最早文献记载始于《诗经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媳妇快乐地劳作的情景。她辛苦地收割、煮葛,这么做的目的是用葛的纤维织成粗布、细布,做成衣服,这样的衣服,穿起来舒舒服服。

这么劳累,小媳妇却非常高兴,她收割葛的时候,看到葛藤长得十分茂盛,叶子翠绿,黄雀上下飞鸣,停落在灌术丛中,快乐地歌唱。

她的心情就像这景象阳光明媚非常快乐。

她为什么这么快乐呢?

因为她要回娘家了。她已经禀告过公婆和丈夫,她要回娘家了。

她将该干的活都干完了,洗与不洗的衣裳都整理好,她要回家看望父母了。

“归宁父母”就是回娘家。古人将回娘家称为“归宁”,“省亲”。

回娘家,是新媳妇最盼望,最快乐的事情。她的心早就飞回了娘家。

古人回娘家,是高兴的,回婆家就很唏嘘。

古代女子在娘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到了婆家就是谨小慎微的小媳妇。需要伺候公婆和小姑子,小叔子,需要做饭做家务,非常辛苦。

古代的婆婆对儿媳妇还不好,媳妇的日子非常难熬。

因此许多诗词描写了女儿归宁结束,回家时,与亲人难舍难分的情景。

元代姚燧的《小重山·蕤女归宁还襄阳》就表达了女儿回娘家省亲后又回婆家,老父亲难舍难分的心情。

江渚蒹葭白露晞。

云间浑未有、蚤鸿飞。

人情难在别庭闱。

携诸幼、孤艇溯流归。

七十古来稀。

乃翁筋力,尚未衰微。

岘山不是远相违。

犹能往、清泪莫沾衣。

女儿带着孩子回婆家了,老父亲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怕自己再也见不到女儿了。忍不住落泪。

转念一想,两家距离不算远,还可以来往,不要流泪了。

清·谢佩珊云:“谁谓归宁好,翻教泪满襟。”

古代女子回一趟娘家不容易。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今天初二,你回娘家了吗?欢迎留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