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震撼之书,太喜欢了

董承评文学 2024-05-03 12:20:50
· 年初,身边的朋友陆续看了《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片赞美,难得有一本书能如此大限度地“凝聚共识”。 我入手后,一直没看。上周去杭州参加春风悦读榜,听朋友说起这本书,朋友感叹此书尺度颇大,说一般的出版社,大概也不敢出,由此赞美了上海译文几句。 回家,三个晚上看完。 确实好。真实,尖锐,又温暖。肯定是我今年的年度之书。 此书大概可以分为三层。 头一层,作者(天真的大学教授杨素秋)挂职文旅局副局长,主导一个图书馆的建设,手里有百万左右的买书经费。这是实打实的购书权。于是各路“书商”轮番上阵,试图攻陷作者——他们提供的书,都是被人读的书、自费出版的书,总之一个字:烂。所谓“馆配书”是也。这是许多图书馆的潜规则,里面有利息空间。 作者毕竟是读书人,哪能为图书馆选这些烂书。加上是挂职,不用担心仕途,竟然有了和潜规则抗衡的能力,所以围绕选什么书,各方开始博弈。 这一层,戏剧张力拉满,配合其他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见闻(副局长病休,办公室主任升不上去,文旅系统的尴尬,等等),让此书格外抓人眼球,尤其是作者有两次被领导严肃批评(一次是建图书馆打破潜规则,写的文章火遍全网;一次是要离开挂职时继续坚持严格选书而直接威胁到某个领导利益而互相针锋相对),让我们可以一窥权力场的生态。 这一层,还有诸多作者的反思,比如反思空洞、僵化、言之无物的公文时说,她看公文,是“在脂肪里寻找肌肉”,太形象了。 第二层,写具体怎么选书。这部分,让我这种读书博主热泪盈眶。图书馆的选书,要兼顾各种读者,其中比较特殊的,比如孩子(作者选了很多昂贵的立体书),学生(作者选了很多漫画),盲人(作者选了真正能让盲人阅读的书)。 第三层,写在建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人(志愿者,诗人,爱读书的盲人,等等),这部分是全书的温暖所在。尤其是爱读书的盲人,有个细节,这个盲人以前总不理解经度纬度,作者略一犹豫(毕竟她是女生),还是牵着他的手,带他去触摸地球仪——读到这里,眼睛有点湿润。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是我认识世界里的理想之书,内容上触碰的以上各个层面,已经足够好了。从写作的伦理层面,一个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走出象牙塔和书斋,走向具体的现实世界,既和世界有交锋,也对世界有奉献(建了一座如此美好的图书馆),还把交锋与奉献记录下来——真是梦想中的写作实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