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几名日本人来到浙江绍兴,他们都背着相机,深入绍兴的大街小巷,拍摄了大量反映绍兴天文、地理、历史变迁等方面的资料。
这些人,表面上打着探险家和学者的幌子,实际上他们是日本向中国派出的情报人员。他们收集资料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野心。
下面这组照片,就是日本情报人员在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绍兴人古法酿酒的全过程。
通过这些老照片,一起感受下浙江绍兴酿酒的历史和文化。
绍兴,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据《吕氏春秋·顺民》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乾隆曾夸过:“越酒行天下,东浦酒最佳”。
绍兴自古以来,无处不酿酒,无处没酒家。
绍兴钟灵毓秀,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日照十分充足、四季分明。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鉴湖水,清澈甘甜、水质极佳。不但为绍兴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便利,更为绍兴的酿酒业提供了丰沛而优质的水源。
在这张照片中,河岸上有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筑,都是酿酒的作坊。门前摆满了酒缸,几名工人正在清洗空酒缸。
一名师傅,正在认真地修复一只酒缸。这种小口大肚子的陶缸,是绍兴人酿造黄酒的主要工具。
在绍兴,每到初冬之际,晚稻收进仓里,家家户户都要酿造黄酒。除了平时自己饮用外,春节时还能用来招待客人。
俗话说,绍兴有三只缸:酒缸、酱缸、染缸。酿酒的酒缸必须排在第一位。
日本情报人员深入浙江,他们也对绍兴酿酒感兴趣,拍下很多酿酒作坊里工匠们干活时的场景。
这张照片,拍摄于绍兴东浦。东浦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绍兴黄酒的发祥地,东浦十里闻酒香,这里素有"酒乡"之美誉。
一排酿酒坊临水而建,一名工人撑着小船,正用河水清洗酒缸。河岸上摆满了空酒缸。酿造好的酒,也通过小船运往各地。
绍兴酒,有自己的特色。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赞美:“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
一名酿酒工人,正站在一口大缸前,过滤处理酒糟。绍兴黄酒选用糯米、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和发酵、压滤酿造而成。
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和流程十分讲究。从浸米、蒸饭、拌酒药、搭酒窝、稻草保暖到开耙 (开耙又分头耙、二耙)等,全都是自已动手。
光是发酵时间就达90天左右,工艺和质量把控上,很有技术含量。可以说,每一步都浸润着酿酒人的匠心和情怀。
这一步,是将制好的原酒放入一口大锅中,加入少量的烧酒,用小火慢慢煮沸。
照片中,左手掐腰的男子,用手扶着一个铁锅一样的东西,这个叫铁漏,底部有孔。另外一人,用瓢把煮沸的原酒舀入铁漏,过滤掉一些杂质后灌入坛中。
绍兴,有着悠久的古法酿酒历史。绍兴酒滋润、丰满、浓厚的内质,饮时有甜味和稠粘的感觉。
在这张照片中,一名工人正在封装酒坛。他先用荷叶盖住酒坛的口。然后用和好的黄泥,把酒坛口封住。
做好后,工人还在封泥上,印上吉祥图案。酒坛的表面,还印上酒作坊的名字。然后,酒坛入库陈酿。一般三年后才能投放市场。酒越陈,越香,味越厚。
这些就是已经封装好的酒坛,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酒库中。历经时间的沉淀,绍兴黄酒在酒坛内变得更加醇香绵柔,让人回味无穷。
绍兴黄酒,酒体呈琥珀色,接近橙色。倒入杯中,透明澄澈,清纯可爱,让人赏心悦目。这种透明琥珀色,主要来自原料米和小麦本身的自然色素和加入了适量糖色。
河岸上,酒坊沿河而建。店铺里面摆满了绍兴酒,东浦十里飘香。酒坊沿河而建,用船方便运输,每家酒坊上都挂着自己的招牌。
绍兴黄酒品种繁多,主要名品有:状元红、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花雕酒等。
浙江绍兴,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绍兴酒在清朝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产之一,参加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绍兴酒更是闻名海内外。相信绍兴酒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