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关羽的相遇,充满了戏剧性与历史的厚重感。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英雄豪杰辈出,而曹操与关羽的故事成为了三国历史中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关羽因战乱与刘备失散后,无奈之下投降了曹操。此时的关羽,虽身处曹营,心中却始终挂念着刘备。曹操深知关羽的忠义之心,却依然对他喜爱有加。曹操赏赐给关羽众多财物,包括金银器皿、美女等。然而,关羽却将这些赏赐都交给了刘备的两位夫人处理,显示出他对刘备的忠诚以及不为财物所动的高尚品质。
曹操不仅赏赐财物,还对关羽委以重任。关羽被拜为偏将军,这个职位在当时可不低。要知道,张辽在当时才是中郎将,比关羽低两级,而于禁在官渡之战前才升为裨将军,官渡之战后才与关羽同级别。这足以看出曹操对关羽的器重。
曹操看到关羽髯须太长,又专门以纱锦作囊,送与关羽护髯。这个小小的举动,体现了曹操对关羽的细致关怀。而关羽也欣然接受了这份礼物,可见他对曹操并非完全没有感情。只是在关羽心中,刘备的地位无人能及,他与刘备的情义早已超越了一切。
后来,曹操看到关羽的马瘦,干脆把吕布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关羽得到赤兔马后,下拜称谢。曹操对此感到奇怪,询问关羽为何拜谢。关羽回答说有了这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旦得知兄长刘备的下落,自己只需要一天就能与刘备见面。曹操听后,愕然而悔,但此时已无法收回成命。
关羽在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决定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尽管曹操心中不舍,但他还是放行关卡,让关羽离去。曹操的这一行为,并非仅仅是因为他留不住关羽,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方面,曹操想要获得一个爱惜人才的美名。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放走关羽,体现了他对人才的尊重。关羽接受了曹操那么多的赏赐,却依然要离曹操而去。而曹操不但不为难他,反而宽宏大量地放他离去。这就展现出曹操是一个明主,能够尊重有才之人的选择,得以让更多的人才来投靠他。
另一方面,曹操想向手下的人弘扬忠义的重要性。曹操作为最高领导人,当然希望手下的人要忠于自己,部下之间要讲究义气,和他一同做大事。因此之前虽然对投降自己的吕布颇为心动,想要任用他,最终还是因为吕布不忠不义而杀了他。而关羽不一样,关羽是忠义之人。曹操放了关羽,则表明了自己十分推崇忠义的精神。
此外,关羽是有功之人,曹操担心强留关羽,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关羽不得已而降曹,之后斩颜良,解白马之围,立下大功,却仍不忘自己是刘备的臣子。倘若强留关羽,关羽必不会再为曹操效力,反而会让人认为曹操为难有功劳的人,毕竟关羽立下大功,而曹操却不让其满足心愿,从而导致人才的离去。
最后,曹操认为刘备起不来什么气候,刘备拥有关羽也不能对自己造成多大威胁。刘备自涿郡起兵以来,并未凭借自己的实力占据一边土地,反而是四处奔波,颠沛流离。因而曹操虽然知道刘备是个英雄,但他认为刘备是个没落英雄,终究无法成就一番事业。所以曹操觉得放了关羽,让关羽跟随刘备对自己也没多大影响,还有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曹操与关羽的这段奇妙缘分,成为了三国历史中的一段佳话。他们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却彼此欣赏,互相尊重。这种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魅力与风采。
二、曹操对关羽喜爱的原因(一)关羽能征善战关羽在白马之战中的表现,堪称惊艳绝伦。建安五年正月,曹操拿下徐州,同年五月的白马之战,关羽杀良,此等功绩瞬间名震天下。颜良作为袁绍麾下的大将,素有威名,在战场上让曹操一方一度陷入困境。然而,关羽的出现,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天际。他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在千军万马之中,目标明确地直取颜良。关羽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非凡的勇气,将颜良斩于马下。这一刀,不仅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更是让曹操看到了关羽的能征善战。
据史料记载,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少府孔融以袁绍军队的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而劝谏曹操应该投降袁绍。可见颜良在当时的威名之盛。而关羽能在如此强敌面前,果敢出击并成功斩杀颜良,这份勇猛和果敢,让曹操对他刮目相看。曹操深知,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能征善战的将领是何等的宝贵。关羽的这一壮举,无疑让曹操看到了他在战场上的巨大价值。此后,曹操对关羽更是器重有加,封他为汉寿亭侯,给予了极高的荣誉和地位。
(二)性格相似引共鸣关羽与曹操年轻时都有着洒脱任侠的气质,这一相似之处引发了曹操的强烈共鸣。关羽本是逃犯游侠儿,杀了人之后浪迹天涯,直到遇上刘备才安定下来,从此铁了心跟大哥走。曹操虽为官宦之后,但因父亲出身宦官门庭,声誉不佳,年轻时周围的小伙伴们都瞧不上他的出身,他便自己玩。曹操 “少好任侠”,当初还做过刺客,刺杀过董卓。他们骨子里都有着一种洒脱不羁的气质,不被世俗所束缚。
关羽在后来为将军时,爱护士卒,却不喜欢士大夫当官的。曹操同样对士大夫阶层有着复杂的情感。曹操虽出身官宦家庭,实则为宦官后代,从小就被士大夫们轻视、鄙视乃至敌视。长大后的曹操,作为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骨子里敌视乃至仇视士族士大夫。对于那些不肯好好跟他合作的士族士大夫,曹操会毫不客气地举起屠刀,比如边让、孔融、杨修、崔琰等。关羽和曹操这种相似的性格特点,让曹操对关羽产生了自发的好感。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在不同境遇下却有着相似灵魂的人。如果一开始关羽就是曹操的人,可能他们两会比刘备和关羽更亲密。
(三)收买人心显大度曹操放走关羽,既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策略,显示出了自己的大度,同时起到了收买人心的作用。曹操深知关羽是刘备麾下的重要将领,且忠义无双,一旦得知刘备的下落,必然会离开。然而,曹操并没有强行阻拦关羽的离去。当关羽挂印封金,留书告辞时,曹操虽然心中不舍,但还是明确表示不要追。
曹操的这一行为,首先显示了自己的风度。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各方势力为了争夺人才,不择手段。而曹操却能在关羽离开时,表现出如此的大度,这让世人看到了他作为一方霸主的胸怀和气度。其次,曹操通过放走关羽,向天下人展示了自己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惜。不想投靠自己的人都能得到如此待遇,那些想投靠自己的人自然会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都是招降来的,徐晃原来是杨奉的人,张郃是袁绍的人,浴巾是刘岱的人,张辽是吕布的人,但最后他们都投靠了曹操。曹操在求贤若渴、收买人心方面做得确实很好。他深知,只有让天下人看到自己的大度和对人才的重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靠自己,为自己的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杨修之死的复杂缘由(一)卷入立嗣之争杨修作为曹植一党主要成员,在曹丕与曹植争夺太子之位的残酷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三国志・陈思王传》注引《世语》记载,杨修与丁仪兄弟都是曹植的坚定支持者,为了将曹植推上太子宝座,杨修等人多次与曹丕进行较量。他们努力为曹植造势,希望曹植能够成为曹操的接班人。其中有一个故事,杨修、丁仪兄弟等人想帮助曹植成为曹操的继承人,这引起了曹丕的不安。为了研究对策,曹丕命人以拉车运筐为由,将朝哥的县长吴质秘密接到宫中。不料这个消息被杨修得知,杨修便在曹操面前告了一状。曹丕非常紧张,向吴质求计。吴质让曹丕将计就计,第二天仍然用车拉着满筐的锦帛进宫。杨修果然又在曹操面前告状。结果杨修不但没有达到打击曹丕的目的,反而被曹操怀疑杨修的动机。
此外,曹操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进行了一场测验,想考验一下他们的应变能力。结果杨修自己搅和了进来,让这个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变得异常复杂。曹操派曹丕和曹植各自从不同的城门出城,同时曹操又暗中吩咐守卫城门的官员不准将二人放出城去。曹操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和考验自己的两个儿子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候的反应。结果曹丕到达城门之后被守门的官吏拦住,只得老老实实的折返而回。而曹植则因为事先得到杨修的提醒,来到城门遇到阻拦之时,竟然将守门的官吏斩首,夺门而出。一场原本很平常的智力测试,最后居然以血淋淋的代价结束,这让曹操非常的恼怒,不久就将杨修以 “交构” 的罪名处死了。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他被卷入了残酷的立嗣之争当中。
(二)成为曹家威胁随着形势的发展,杨修的聪明才智和野心逐渐让曹操感到他成为了曹家的威胁。杨修的聪明,曹操是深有体会的。他能够多次猜透曹操的心思,比如说鸡肋事件,曹操只是用这个作为巡夜暗号,可是杨修却认为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所以认定了曹操要班师回朝。果然没几天曹操就班师回朝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曹操对杨修的聪明,从欣赏变成了忌惮。
杨修不仅聪明,还有一定的野心。他支持曹植,是希望借助曹植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曹植在杨修等人的支持下,也逐渐变得高傲起来。这让曹操感到不安,他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杨修带着杨氏家族一起不安分,裹挟曹植,学袁绍之流,反抗曹丕的统治,闹得四分五裂。此外,杨修出身名门望族,家族势力庞大。他的父亲杨彪是汉朝太尉,位列三公,虽然在曹操时期没有实权,但仍然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曹操作为曹魏政权的掌舵人,一直致力于打压世家大族的势力,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杨修的存在,无疑让曹操感到了来自世家大族的威胁。
(三)曹操的顾忌加深曹操对杨修与袁家的关系有所顾忌,加上杨修的一些行为让曹操对他的不满达到顶点。杨修是袁术之甥,袁家在东汉末年曾经势力庞大,袁术更是僭越称帝。虽然袁家早在十几年前就被曹操连根拔掉了,但曹操对与袁家有关系的人仍然心存顾忌。据《后汉书・杨震列传》注引《续汉书》记载,有人向曹操告发杨修与曹植一起喝的烂醉,乘车从司马门而出,并乘着酒兴诽谤鄢陵侯曹彰。曹操闻之大怒,立刻将杨修杀死。
曹操之所以对杨修与袁家的关系如此顾忌,一方面是因为袁家曾经是他的敌人,他担心杨修会因为与袁家的关系而对曹魏政权不利。另一方面,曹操一直致力于打压世家大族的势力,而杨修作为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又与袁家有亲戚关系,这让曹操更加警惕。此外,杨修的一些行为也让曹操对他的不满达到了顶点。比如,杨修多次在曹操面前卖弄聪明,猜透曹操的心思,让曹操感到很没面子。曹操是人主,杨修是下属,在大众面前下属喧宾夺主,每每猜透主人心思,不给主人面子,这是一种大忌。同时,杨修参与了曹丕与曹植的立嗣之争,这让曹操感到他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一个臣子的本分。综上所述,曹操对杨修的顾忌加深,最终导致了杨修的死亡。
四、曹操态度差异的深层思考曹操对关羽和杨修的态度差异,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关羽的忠诚和勇猛,是曹操极为欣赏的品质。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忠诚的将领对于统治者来说至关重要。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即便身处曹营也毫不动摇,这种坚定的信念让曹操敬佩不已。同时,关羽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如白马之战中斩杀颜良,解白马之围,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曹操作为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统治者,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而关羽这样的将领正是他所需要的。关羽的忠诚和勇猛,符合曹操的用人需求和价值观,他希望自己的手下也能像关羽一样忠诚勇敢,为自己的霸业拼搏。
相比之下,杨修的行为和立场则让曹操感到不安和威胁。杨修卷入立嗣之争,成为了曹家内部权力斗争的一部分。在曹操看来,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家族的团结,也可能对曹魏政权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立嗣之争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家族的未来和政权的传承。杨修作为曹植一党的主要成员,积极参与其中,试图将曹植推上太子宝座。这种行为让曹操感到他的野心和不安分,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杨修会继续干预曹家的事务,导致家族分裂和政权动荡。
此外,杨修的聪明才智也让曹操感到忌惮。杨修多次猜透曹操的心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他的聪明,但也让曹操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曹操作为统治者,需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和权威性,而杨修的行为却让他感到自己的心思被轻易看穿,这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同时,杨修的出身和家族背景也让曹操有所顾忌。杨修是袁术之甥,袁家在东汉末年曾经势力庞大,曹操对与袁家有关系的人始终心存警惕。而且杨修出身名门望族,家族势力庞大,这也让曹操担心他会借助家族的力量来对抗自己。
综上所述,曹操对关羽和杨修态度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羽的忠诚和勇猛符合曹操的用人需求和价值观,而杨修的行为和立场则让曹操感到不安和威胁。这种态度差异反映了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在用人和处理内部事务上的谨慎和果断,也体现了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