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之下》配得上8分吗?

作忠评影剧综 2024-04-18 12:35:11
拍《癫佬正传》时,尔冬升 正年轻,有一腔热血。 所以电影的基调是揭露、呐喊,能看到尔冬升的怒气与声嘶力竭,极力想改变现状,即便再难再险也要一往无前。 如冯淬帆面对梁朝伟、周润发、秦沛三位癫佬,关照他们多年,自己入不敷出,不被他人理解,生活也无着落,最终还命丧癫佬之手。‍‍‍‍‍‍‍‍ 按理说,这是一个大悲情,可尔冬升却让观众看到了信心,冯淬帆有了接班人,顺着他的脚步继续在街上追逐着每一位需要关怀的癫佬。 到了白日之下 ,尔冬升已花甲之年,看多了世界,态度与思想也就变了,拍电影的方式随之改变。 那份赤子之心虽还能看到零星,但更多的是反思与生存,人老了是不是包袱,人老了该如何生存,以及掺杂着些许失望。‍ 片中的失望情绪,由主观视角和旁观者视角迸发而来。 余香凝的所见所闻都是从热情非凡变成麻木不仁的过程,偶有良知、真相和正义的冲动,但也终会有一场大雨来浇灭。 余香凝的不知所措,导演安排了旁观者视角来解答这些症候的真正成因是什么? 记者的缺失、社会监察的失职、儿女的厌烦、老人的不清醒、体制的不健全、法制的不完善、舆论的健忘。 顽疾被根治要改天换地,而非取而代之,任何一环没有被改变,伤疤总有一天还会被揭开,改头换面不是什么难事。 这是我视角与他视角,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都有,还有一个是你视角提出问题。 久病床前都无孝子,又何况无亲无故,只领工资的社工,面对不听话,听不懂话,又可能疾病缠身或污秽一身的老人,你会怎么做?急、躁、烦、哭、怨?似乎没有绝对的答案,谁都不敢肯定自己的初心不会变。 《白日之下》也不尽是好,也存在一些毛病。 现实主义题材却没看到纪实性,这一点不如《癫佬正传》,反而充满了套路,不像《癫佬正传》,让故事不可预知,尽是变数,如果人为干预过多,电影就失真了。 而在《白日之下》,人工修饰的成分过多,致使打动人心、震撼人心的力度减弱了,太多的巧合与安排。 如当余香凝不知怎么惩处林保怡的时候,姜大卫刚好拍了证据,尽管电影中段,导演明示观众姜大卫其实不傻,但这种天降神兵的处理方法还是不够自然。 不过,碍于此片上映和拍摄时困难重重,再加上同类型片几乎绝迹,导演又是新人,《白日之下》现在的成片质量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不被市场青睐略微有点可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