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米里拜尔,从1976年开始无偿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只有一个要求,

小小史 2024-04-11 16:12:33

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米里拜尔,从1976年开始无偿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学成后一定要回国,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民族做点事!”

米里拜尔的身份可不简单,不仅是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还有贵族的血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只有20岁,就参加了这场战争。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耕耘友谊 面向未来|纪念让·德·米里拜尔先生》) 在战争中他被俘虏并囚禁了4年,最终于1944年获得了自由,但是那段艰苦的岁月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战后,25岁的米里拜尔踏上了环游世界的25年旅程,足迹遍布全球50余个国家,体验全世界的风土人情。 正是在这样的长途旅程中,米里拜尔才首次认识了中国这片神奇的东方土地,这里悠久的历史,这里的人民,坚韧而又乐观的人生,无不让他感到震惊与向往。 特别是那个时候,中国政府毅然作出对贫困非洲国家的大规模、无偿的援助时,更让他感动不已。 米里拜尔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于1978年,57岁的他毅然决然地来到中国,在西安外语学院执教,开启了他生命中的一页。 当时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国内的资源其实是比较匮乏的,但这并不能阻挡米里拜尔先生的奋斗之心,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块美丽的国土做出贡献。 一到学校,米里拜尔才知道法语学系根本没有简易的录音机,法语全凭教师解说,所以他没有任何犹豫,就用自己的存款购买了十多台录音机,全部捐给了学校,用来提高孩子们的语音、语法水平。 自那以后,他又捐赠了各种教学器材,如电视,法语课本,以改善师生的学习环境,米里拜尔也向校方提出了停止给他发薪水的请求,并表示,他希望这笔资金可以用来购置更多的教学器材,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受益。 他的家境虽然很好,但平日里却是省吃俭用,能省则省,省的所有钱,都用来给学生们发奖学金,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如果有家境不好的,他也会自己掏钱,让他们继续学习。 他住在六十平左右的屋子里,除了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就是书籍,吃的并不是什么昂贵的食物,食物也是越简单越好,很少有四个菜一汤的。 另外,他还做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将七十多名学生送到了国外,并且全部由他资助,就是为了让这些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这种无私的奉献,让他在全校,甚至是西安城里,都受到了极大的尊敬,每一次的选拔,他都有一个特别的请求,那就是,当他们学成之后,要返回中国,报效祖国。 米里拜尔以此方式帮助70余位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他们都信守诺言,回国后为中国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这一点上来说,米里拜尔先生是真的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并且在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直到1984年,米里拜尔才从退休,但他并没有选择过过优渥的生活,而是继续写起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除此之外,米里拜尔还动用了他在法国的关系,劝说了当地卫生局,给中国学生发放了奖学金,并且让出了自己在法国的一套房子,让他们住在这里。 他对明朝陕西的官员体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历时七年,写成了一篇令法国学术界为之震动的文章,共二十三万余字。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米里拜尔才拿到了法国国立大学的博士学位,然而,虽然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但他却并没有打算就此离开中国,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这里。 1997年6月,他成了陕西省首位取得中国永居证的外籍人士,可见他对这块土地的热爱。 此后十八年,法国贵族与中国人完全融合,米里拜尔舍弃法国优渥的生活,每天只吃泡面、穿打补丁的衣裳,节俭度日,虽然世人皆知,米里拜尔省下的金钱,却全部用来帮助中国的贫苦学子。 米里拜尔,94岁,在2014年连续当选"中国好人",米里拜尔始终保持谦虚,"不值一提",从不夸耀自己做过的事。 就在2015年10月10号凌晨,他与世长辞,去世之前,米里拜尔特别嘱咐他一定要将他的遗体捐赠给中国的医疗事业。 一个老外,用他的生命,诠释着他对中国的爱与奉献,米里拜尔,没有妻子儿女,虽不是中国公民,但已具有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特质,百年来,他的精神,将是中法两国友谊的不朽符号。

0 阅读:82

评论列表

江渐月

江渐月

3
2024-04-11 17:02

好人一生平安。

荣记好孕

荣记好孕

2
2024-04-11 17:28

致敬!

小小史

小小史

从远古,至明清,按年代顺序依次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