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寒食节

孙先好吖 2024-04-03 22:22:54
众所周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后第105天,春分后第15日,一般为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在周代就有了扫墓习俗,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寒食节的起源众说纷纭。民间比较认可的是子推说。认为寒食节是为纪念介子推而产生的,最早出现于两汉学者桓谭的《新论·离事》中,提到太原郡的百姓在严寒时节五天不得生火做吃食,这是最早的关于寒食节和介子推有关的记载;其后东汉中期的官员周举在《后汉书·周举传》中提到的,寒食节在太原郡流行,这一习俗与介子推焚死有直接关系;接着在魏武帝曹操的《明罚令》、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都有寒食节与介子推的相关记录。寒食节为纪念介子推而产生的说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推崇和认可。 寒食节的习俗活动在禁火寒食的基础上,随着后世的不断发展增加了扫墓、 踏青、蹴鞠、插柳、拔河与打秋千等娱乐活动。寒食节从艺术价值层面看,为传统诗词文化提供了许多重要史料;从历史价值层面看,承载了中国传统的忠孝文化,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文化价值的层面看,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也许是清明节与寒食节相隔时间太近的原因,到了清代乃至于民国,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融合,内容没有变化,却被清明节所替代。无论是清明节还是寒食节,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传承和文化,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有打油诗为证: 清明 月隐光希雨纷纷, 远山暗影车辚辚。 游子独坐碑前涕, 野郊荒冢伴亲人。 自古清明泪湿襟, 至今寒食雨断尘。 传承岂能无香火, 归乡怎会不思亲!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