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军事思想泰斗耗时20余年最后力作,二战史代表和典范 [二R]利德尔·哈特...

泽睿谈文学 2024-04-08 12:30:06
[一R]军事思想泰斗耗时20余年最后力作,二战史代表和典范 [二R]利德尔·哈特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学家,参加过一战,在二战中也担任英国陆军大臣顾问,致力于军事改革,他的“间接线路”策略对西方军界有过很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成书耗时20余年,这其中作者担任过各个国家军队与陆军大学的军事研究与讲学工作,也结识了很多在军队服役的指挥官,包括隆美尔元帅的遗孀家属。本人也擅长阅读地图,每年都去造访内战战场实地考察,花费很长时间去阅读二战史学家的著作论文,因着作者严谨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与现实研究客观分析,让这本书成为二战史的权威作品。 [三R]全书分为九部分,从二战爆发及爆发时敌对双方的兵力对比到战争的蔓延,各个线路的重大战争,以及战争的终结,不同阶段都有详尽史料,尤其战争中各个国家之间相互的博弈,附上地图,让军事爱好者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四R]比如第一章中世界大战大规模爆发前,作者对战争起因的解释可谓鞭辟入里,纽伦堡军事法庭只把战争爆发扩大归属于小胡子一个人太过于天真浅薄。相反德国军事领导人的战争举措一直是小心翼翼。 [五R]1936开始德国先小规模进军奥地利,进而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此时英国张伯伦与法国一直袖手旁观,到1939年入侵波兰,充分证明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和排除苏联的慕尼黑协定的一纸空文,可以说西方列强一直以来对他的侵略行为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 [六R]所以英法政府对德国这个危险的独裁政权做了太多的让步,甚至把小的国家当成谈判的筹码,最终欧洲战场开始只能一时偏安被动挨打。 [七R]书中有一大特点是有很多“长谈”的引用,也就是作者会把每次拜访军队指挥官的谈话记录放进书里,这比历史文件与回忆录更加真实,经得起时间流逝的考验,还可以看到作者多年以来一直在不断地对其进行对比校正。 [八R]作者书写的战争的第三个阶段,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是盟军的势力优势扩大的时候,但是在南欧和西欧却遭遇了很大的阻碍,作者在文中指出,在盟军取得胜利的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自我设限造成的障碍!也就是盟军领导人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反而加大了对方主战派对各自人民的统治,在德意日内部出现很多问题,并且能够参加起义的前提条件下,盟国却没有给出任何形式的保证或暗示结果密谋者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持来完成这乾坤一致式的赌博!所以二战本应该早日结束,而导致的不必要的战争被无限的延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