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解放军在云南原始森林深处,发现一群蓬头垢面的男男女女,经过调查发现人数不少,他们生活的环境十分落后,常年在幽暗的森林下生活,服装破烂不堪,住的是低矮的草棚,靠野果捕猎生活,仿若原始人。 这些人有着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做“苦聪人”,在发现他们之前,他们已经过了六十多年无人知晓的生活,直到解放军找到他们。 李窝就是其中的一位苦聪人,在他看来,祖辈在做“苦聪人”的时候,过着真的是和歌谣里说的那样,用树叶做衣服,芭蕉叶就是他们的瓦顶,吃的东西就是打猎打来的…… 李窝觉得自己的生活和原始人“刀耕火种”其实没有什么差别。 新中国成立之后,解放军和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深入大山,希望能够找到苦聪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解放军终于在深山里看到了几个穿着和我们很不一样的人。 为了去寻找这些被社会遗忘的熊开明,政府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 解放军高兴得喊着:“老乡!老乡!” 没想到这几个人看到解放军之后,脸上的表情不是欣喜,反而是非常惊恐的朝着大山跑去。 后来解放军猜测,很有可能是这几个苦聪人太久没有见过现代人了,所以已经将我们当成了“异类”。 解放军士兵马上向连长、指导员汇报了情况,当时指导员就发现我们的沟通方法出现了问题。 虽然苦聪人的态度并不算是“友善”,但是我们解放军并没有放弃,反而是隔几天就进山,通过和苦聪人有联系的傣族、瑶族、哈尼族的村寨,给苦聪人带来食物和衣服。 久而久之,或许是苦聪人感受到了解放军的善意,他们再看到解放军的时候,还会给解放军递烟,两方相处的其乐融融。 在解放军多次的劝说下,苦聪人终于心动了,他们决定跟着解放军一起搬出深山老林。 没有谁会想一辈子呆在深山老林里面,在苦聪人走出来之后,政府给苦聪人安排了房子、耕牛、土地,手把手的教他们耕种。 不过对于苦聪人来说,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他们要学会如何上厕所、用洗脸盆洗脸、用碗吃饭等等,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简单的事情,对于苦聪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在出山之后,因为无法适应山外的环境和生活,一度又重新回到大山里面生活,后来政府又一次到大山里面劝说,苦聪人才又重新下山。 在政府的帮助下,一代又一代的苦聪人终于适应了大山外面的生活,一些苦聪人甚至还到商海里驰骋,成为了很多人心里的“大老板”。 熊开明就是其中的代表。 最开始的时候,熊开明家里只有两口锅,生活上捉襟见肘,但是熊开明没有放弃,而是很有远见的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小超市,之后又将店给盘了出去,开了一个电子商务服务站。 熊开明能够成为老板,政府对他的帮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政府知道熊开明想要创业,帮他家里免费拉了网线,还帮熊开明的妻子报了一个免费的培训班。 现在周围的村民们都到熊开明家里网购,熊开明对未来充满希望,想要下一步将村里的土猪、土鸡都卖到全国各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和社会也在关注苦聪人的发展,如今,苦聪人们基本上都住上了小洋楼,用上了智能手机,开上了小轿车,过上了和大山里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1952年,解放军在云南原始森林深处,发现一群蓬头垢面的男男女女,经过调查发现人
小小史
2024-04-05 10:55:31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