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最新长篇《人间信》测评报告

董承评文学 2024-04-01 22:16:41
· 麦家的长篇《人间信》到手了,两个晚上看完。 抢着看,因为有期待。上一本《人生海海》,能看到他的转变(从谍战传奇转向日常烟火),但不彻底。到《人间信》,不仅彻底,而且漂亮。 《人间信》,是历史之书(写了20世纪尤其是后半个世纪的纠葛),是忏悔之书(叙述者在特殊时期,和家庭尤其是父亲决裂,举报父亲,导致家破人散),这两点,让小说有深度,不是历史的深度,而是反思的深度。 说有深度,不在于忏悔本身(轻飘飘的忏悔是多么容易啊,动动嘴皮子的事),而是主人公一直“不知悔改”,他不觉得举报父亲有错,读者甚至也会同情叙述者,因为书里的父亲完全不值得尊敬——他是一个彻头彻底的失败者:赌棍,轻浮,浪荡,毫无担当,言而无信,用小说里的话,是“潦坯”。 小说的深度就在这里:举报一个令人尊敬的父亲固然令人不齿,那举报劣迹斑斑的父亲呢? 小说分为两部分。上部,详细写家族史,重点放在奶奶和父亲身上。父亲如何不堪,奶奶如何用残存的家族意志去试图挽回。在这种母子角力中,时代粉墨登场:抗战,解放,特殊时期——父亲给日本人办过事,这种不光彩的经历,像黑云笼罩在家人头上。 下部,奶奶因为不堪折磨(儿子的劣迹让她没脸活下去)离开家,生死未卜。小说的叙述者“我”走到前台,成为故事推动者:在各种运动中,以父亲为耻,后来因为积极揭发父亲,成为典型,改变了命运。 揭发了可鄙的父亲,也意味着失去了慈爱的母亲。“我”怀着这样的隐忧生活,一直不被母亲原谅——“我”甚至希望父亲更卑鄙、更可耻一些,因为这样就说明“我”的揭发是对的。 父亲越讨厌,越混蛋,则“我”的负罪感就越轻。 这种心理,小说写得非常微妙。 小说结尾,父亲继续可鄙:抛弃了妻女,去异国他乡。已小有名气的“我”有了孩子,想取得母亲原谅。母亲决定给“我”一个机会,抱着奶奶曾经惩罚父亲的家法,要我接受家法处置:数铁钉,数得人手指血迹斑斑。“我”接受了,这意味认错。深层次讲,也意味一个现代人(小说里的“我”是作家)重新投身于传统。 母亲终于原谅了儿子,陪儿子数铁钉,也是陪儿子忏悔。 这是小说催泪处。催泪不决定小说是否杰出,却决定是否好看。麦家这部小说,老老实实讲故事,讲得感人,讲得有深度,何况其中还有历史的反思、人的反思,基本上,我认可他是近三年中文小说的收获(三年为限,因为三年之前有一部《流俗地》)。
0 阅读:2
评论列表
  • 2024-06-12 11:38

    举报父亲就能解决问题?这哪是忏悔,明明是推卸责任

  • 2024-06-12 14:33

    看完《人间信》,对父子关系有了新理解。举报父亲,家破人散,忏悔却不知悔改。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