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型诈骗!已有高校师生上当

泽祥评教育 2024-09-12 06:40:05

在“杂志社”电子邮件的催促下,研三学生王妮(化名)向一家国外学术期刊转账了3295美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版面费”。

没想到第二天,她竟接到反诈中心96110的电话:你可能被骗了!

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王妮面对镜头讲述了自己被骗的经历:

去年底,她作为第一作者、导师作为通讯作者向一家国外学术期刊投稿了一篇文章。今年4月,王妮和导师收到杂志社的邮件,文章被接受并需要在一个月内缴纳925美元的“稿件处理费”,并在5月7日接到通知,稿件已经线上发表。

隔天,王妮的导师又收到一封看似官方的邮件,催缴更高额的“版面费”以确保论文发表。因为其中包含了全部的稿件信息和作者信息,两封邮件距离时间又很近,他们几乎没有怀疑就给邮件中的账号汇了款。发现被骗并报警时,款项已被转移到境外。

高校师生需要警惕:如今这类通过窃取个人信息实施的涉财务电信诈骗,已经进入学术圈。

“版面费”诈骗的3种套路

一方面,发表学术论文成为在读研究生、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评职称的“刚需”;另一方面,由于核心期刊数量和版面均有限,投中的难度越来越大。矛盾之下产生的发论文“难题”,让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但其实围绕“版面费”的骗局,归纳总结无外乎3种“套路”:

套路一:假邮件

文章开头王妮经历就是此类新型电信诈骗的代表。她在协助调查中,通过对整个事件的复盘发现了其中一些异样。比如此前由学术期刊发来的正规邮件提供的是一个官方缴费链接,需要登录官方网站后向对公账户缴费。而诈骗分子邮件提供的缴费链接是一个国内私人银行账号。

另外,在该学术期刊的官网上,之前每封发给她的邮件都有记录,并同时抄送她的导师;但唯独诈骗邮件只发送了导师,并且在官方网站上没有痕迹。

所以其实如果王妮和导师在此前仔细核实一些细节,在汇款前还是可以觉察出异常,避免被骗。

套路二:假期刊

今年4月,央视新闻报道了一起湖北警方破获的特大非法经营期刊案,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

根据警方的调查,犯罪嫌疑人在没有办理期刊出版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仿冒数十种已经停刊或很冷门的期刊,通过征稿从中收取论文作者或者征稿代理人支付的版面费。短短两年间违法收取三四万篇论文。从查缴的期刊来看,大多数是医学建筑类的学术期刊。

为了骗取作者信任,征收论文后,犯罪嫌疑人还会将稿件印刷出版假冒期刊后交给论文作者。为了将这些假期刊弄假成真,犯罪嫌疑人还联系了一家期刊网站,将刊登在假冒期刊上的论文挂到网上,供论文作者查询。

就是这样一条集非法编辑、印刷、销售的“黑色利益链条”,令不少有论文发表需求的人上当受骗。

套路三:假网站

2023年底,中央网信办公布了一批仿冒学术期刊诈骗案件。犯罪分子系仿冒学术期刊网站页面,冒名发布约稿通知,借机收取所谓“审稿费”“版面费”敛财牟利。

这些仿冒网站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仿冒域名地址,混淆视听,比如将官网地址后缀“.com”改成“.cn”。

二是“克隆”官网页面内容,但细看就能发现问题。比如有的仿冒网站内容老旧,更新不及时;有的仿冒网站内容粗糙、错误明显,比如把“创新”错写为“创亲”;有的仿冒网站上刊号与期刊实际不符。

三是缴费方式不正规。正规期刊收款信息多为对公账户,仿冒网站却使用个人银行账号收款。

识别假学术期刊的方法

学术期刊、投稿网站造假的套路虽多,但辨别也不难。

比如辨别学术期刊真伪可以在新闻出版总署官网查询。如果查询结果中显示该期刊存在,并且出版状态显示正常,那么就是正规期刊。而且正规刊物都具有国内刊号(CN),通常会被知网、万方网、维普网、龙源网,这四大国内权威学术期刊数据库之一收录,可以查询验证。

想要识别投稿网站真假,一是可以对照纸质期刊上的网站和投稿邮箱,二是到期刊主管部门或者主办单位的官网,逐级往下查询。

另外还有专家提醒,在当前论文发表和学术期刊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的情况下,除非是学术大牛否则很难“一投就中”。如果“今天投稿明天录用”,那很可能是进了骗子的圈套。

高校发布期刊“黑名单”

在各类骗局中,除了前文提到的,假期刊、假投稿邮箱、假汇款账户,其实还有顶着正规刊号但实际上只为捞钱的“水刊”,或者被炮制出来的正规期刊的“特刊”“增刊”,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收取高额发表费用。

2022年教育部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科学学科评估系统营造高校创新性学术氛围的建议”中明确表示:

为加强学术期刊规范管理,坚决抵制和纠正学术不端行为,科技部建立科技期刊预警机制,将存在学术声誉较差、版面费收取过高、稿源分布异常、发文量增长速度畸高等问题的国际科技期刊,列入预警名单;将罔顾学术质量、管理混乱、商业利益至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国际科技期刊列入黑名单,对发表在黑名单期刊上的论文,在各类评审评价中不予认可。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高校也建立起校内的期刊预警制度,创建本校的“负面清单期刊目录”“重点监控期刊目录”“SCI期刊黑名单”等,明确在“预警目录”上发表的论文不属于教职工工作业绩计分和奖励认定范畴,在科技评价中不予经费支持,在职称评审中不予认定。

比如新乡学院2024年起实施学术期刊“负面清单”制度,列入负面清单的期刊(杂志)和论文,除了中科院当年公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还包括增刊、特刊、专刊、周刊、非学术刊物、电子连续出版物、论文集、书评等。

来源:新乡学院科技处网站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教师工作部今年4月发布《关于公布不良影响期刊名录及处理办法的通知》,多份高校学报位列《不良影响期刊目录》中。学校表示对于不良影响期刊,学校将采取职称评定不予认定的处理办法,提醒“各位老师在近期投稿时注意长期影响,决定是否避开存在争议的不良影响期刊”。

202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更新了该校《学术刊物黑名单》,包括学校列入的期刊,以及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中预警等级为“高”的期刊。

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处网站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高校创建的本校学术期刊预警名单,大多基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论文负面期刊清单》,以及其他学术界公认或媒体公开曝光披露,不规范、质量低劣的刊物编制。

2021年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团队首次发布《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每年对名单更新一次,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今年2月,2024年度预警名单已经出炉。

《国际期刊预警名单》(2024版)

另一份同样被多所高校提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度学术论文负面期刊清单,是在2022年度学术论文负面期刊清单及各单位反馈更新基础上,由学校科研部汇总更新而成,共包括期刊77种。

正所谓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一些高校师生、科研人员会因一时疏忽掉入“版面费”陷阱,归根结底还是诈骗分子抓住了他们希望尽快发表文章的迫切心理。

所以要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除了严厉打击涉及学术期刊发文的违法行为,扭转教育评价中“唯论文”的导向,对“论文”考核指标进行解绑降温,也很重要。只有把相关制度落到实处,才可能让“假刊”“水刊”没有生存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洋. 利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实施诈骗,新型电信诈骗盯上高校师生[EB/OL]. [2024-08-14]. 新京报.

[2]揭秘特大非法经营期刊案:仿冒正规期刊征稿,涉案1.5亿元[EB/OL]. [2024-04-23]. 央视新闻.

[3]冯琪. 诱骗作者投稿借机敛财,一批仿冒学术期刊诈骗网站被依法处置[EB/OL]. [2023-12-10 ]. 新京报.

[4]各高校网站。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