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月咏幻]
3月29日,《奥本海默》终于在日本上映,此时距离全球首映的2023年7月20日已经过去足有半年有余。该片以美国政府在1950年代对“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一系列搜查和指控为起始视角,描述了奥本海默的人生,以及研发核弹,因为核弹的杀戮而痛苦的心路历程。
观看电影之后,日本人群中最多的声音,却是“没有描述核弹受害者的惨状”。
其实这非常符合日本这么多年来对于核爆的态度:只强调核爆的危害,完全回避了为什么会遭受核爆这件事。在这个框架下,他们无限强调自己有多惨,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来宣传反对核弹,似乎完全忘了自己称之为太平洋战争的疯狂侵略历史。
颇有讽刺意义的是,全日本第一个抢先上映的地方,居然是全球第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城市——广岛。3月12日,广岛举行了《奥本海默》的特别上映活动。紧随其后的便是长崎,于3月18日举行了上映会。
令一些日本人措手不及的上映会
在日本这些年来的宣传口径中,只要提到核爆就统一口径描述伤害,而不反思战争。这个思路延续到对电影《奥本海默》的评价,也难怪广岛的前市长能说出“从广岛的立场来看,本片并没有足够地描述核武器的恐怖之处”这样的话来。
与此同时,参与了这场活动的嘉宾也似乎都在隔靴搔痒地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评价,例如“感觉奥本海默很脆弱,多愁善感,所以才会有这个电影,也给了我们思考核武器究竟为何的机会”,“这部电影让我们思考很多事情,和平年代才是最好的,希望年轻人们能努力,不要失去和平年代”。
另一方面,在长崎举行的活动中,到场嘉宾的发言就明显正常很多,且多少有一些思考。
例如长崎有一个组织“被爆者手账友会”,里面都是核爆幸存者,这个组织的会长朝长万左男表示,虽然有人可能会认为这部电影没有把被轰炸的平民描写进去,但其实影片台词中有几十处具体镜头表示,奥本海默被实际的资料所震惊。这已经足够了。
同时在长崎活动现场的还有日本名校上智大学的教授前岛和弘,他表示该电影显示出美国人对核爆的观点发生转变,因为在21世纪初左右,美国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这体现了美国人现在对这件事的自省和批判姿态。
这两位嘉宾的观点显然更有思考深度,而且说明是在认真观看电影。
因为实际上,在电影内不止一个镜头表现了奥本海默观看了受害情况之后的震惊,乃至心理阴影。
例如在核爆之后的美国本土庆贺场景内,电影用镜头语言切换的形式,形容出了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黑雨”,也就是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尘埃与空中水汽凝结而成的放射性雨滴,对人体有强烈的负面影响。
欢呼雀跃的人群被象征着核爆闪光的白光一闪而过,留在椅子上的只有黑色的黑雨,和前几秒的快乐场景形成强烈对比。
而这个镜头过后没有多久,就给出了象征着被核爆瞬间碳化的尸体的黑色雕塑。
这个雕塑,便是来源于在长崎的核爆资料馆中展出的受害者照片《烧成焦炭的少年》
光是这两个镜头,就足以说明,影片在制作时就考虑到了广岛和长崎的被害者惨状,且以尊重史实的态度在电影中有所呈现。
这件事情,参加长崎活动的大学生发现了,但广岛的前市长都没有发现。
这是真的吗?我不信,再扔两颗我才信[笑着哭]
原子弹下无冤魂
都过了70多年了 日本人总纠结着挨爆的历史不放 真是奇怪[得瑟]
鬼子现在从上到下就没有反战的,全是反战败的~
事实上,如果没有核弹,还会有更多无辜的百姓和士兵被日本人杀死,这个数字毫无疑问会远远超过被原子弹炸死的日本人。
s3赛季即将开启,日本要不再证明下自己?
如果当初天皇没投降日本就不会战败只会灭族[得瑟]
s3赛季已经准备好了小鬼子要不要在跳跳??
它是没有全败,他获得了大国是可以觊觎的,领邦是可以欺负的这种危险认知
中国人民的仇恨报了后,日本终会认识到自己终于全败了
这样的日本没有未来,如果有,就很快自取灭亡!
面对良知时虚伪懦弱。
日本人群中最多的声音,却是“没有描述核弹受害者的惨状”。。。应该描述一下让我们看看
真正的问题是,“登陆梦”是被世世代代刻在基因里的,从没有改变过。
如果日本全体国民还在内心坚持皇国史观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
日本不反思,以后还会犯错
望丛祠有杜鹃的信息,可以去看看,看能明白点什么不
喝我们就开瓶 不喝我就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