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芳莉/文 河南省中医院 肝胆脾胃病科 靳芳莉
近日一名叫西西(化名)的4岁女孩因发热到医院就诊,行胸部CT检查后发现了食管异物并食管穿孔,结合肺部影像特点,医生考虑西西发烧可能是因为食管异物造成,建议及早行胃镜检查取出异物,经与家属沟通后立即安排了胃镜检查,胃镜下发现食管上段一枚硬币嵌顿,食管壁破损见脓性分泌物流出,异物钳取出硬币后,给予抗感染治疗,西西逐渐痊愈。
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病情的过程中发现,5天前家长发现西西误吞了一枚1角硬币,当时也很着急就给西西喝了水、吃了馒头以为能把硬币带下去,后来也听邻居说自己家的孩子也曾吃过硬币过几天就自己拉出来了,也曾到当地诊所咨询建议可以观察大便有无排出硬币。由于西西误吞硬币后吃饭正常,也没有异常哭闹等不适,家长也就没再关注,直到出现发热才来就诊。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曾经取过的几例食管异物患者。
病例1为一脑梗后遗症患者,平时言语表达不清,在误食鱼头骨后由于表达不清未及时被家属发现,直到1周后出现发热到医院就诊后行胸部CT检查才发现食管异物,行胃镜检查时发现鱼头骨表面附着较多食物,鱼头骨一端刺入食管壁,可见食管壁破损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内镜下降鱼头骨取出后给予抗感染治疗体温逐渐正常。
病例2为一名中年女性患者,误食枣核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当时采用了吃馒头、韭菜、喝香油等办法,第二天胸骨后疼痛仍不能缓解就诊,行胃镜检查后发现食管段一枣核嵌顿,两端尖部刺入食管壁,表面可见较多食物附着,经内镜取出后患者胸骨后疼痛缓解。病例3为一青年男性,因腹泻到当地诊所就诊,为方便携带将胶囊药物带包装壳剪开后,误吞服带包装壳胶囊,出现咽喉部疼痛、呕血就诊,胃镜检查见食管上段带包装胶囊,食管黏膜损伤,内镜取出后症状缓解。
病例4为一7岁男孩1月前误吞1枚1角硬币,由于该男曾有误吞硬币后排出的经历,家属并为在意,直到误吞1月后行X线检查才发现硬币并未排出,经胃镜检查仍在胃内,行内镜下取出。
误食异物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儿童较常见的异物为硬币、纽扣电池、小颗粒玩具等,中老年为枣核、鱼刺、禽类骨骼等,误食异物后很多人可能会通过饮水、进食馒头等团快食物、进食高纤维食物等方法以帮助异物排出,但这些方法往往是错误的,通过以上病例我们发现不仅没有排出异物反而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那么误食异物后怎么判断是否能排出体外呢,要根据所吞食异物的形状、大小、种类等判断。我们的食管有三处狭窄,第一狭窄是距门齿15cm食管入口处,第二狭窄是距门齿约25cm左主支气管压迹处,第三狭窄是距门齿约40cm食管通过膈肌处。误食异物易嵌顿于此三处狭窄处,最常见的为第一处狭窄处。一般圆形、光滑、长径<1cm的异物较易排出体外,不光滑、带刺、长径>1.cm的异物易嵌顿,同时造成食管黏膜损伤、出血、甚至穿孔。因此,在误食异物后切勿盲目根据经验随意处理,要根据情况及早就诊,遵循医师指导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