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模式搅动生鲜市场,前置仓模式挣扎转型

鍋盖頭司令 2019-08-02 10:33:28

近期,永辉、盒马mini模式来势汹汹,大有逐渐取代前置仓的态势,让后者心惊胆战。

毕竟mini不仅占据了前置仓投入小、回本快的优势,还保留了到店体验,而前置仓虽然开店容易但运营难,又缺少线下门店这一重要窗口,因此其盈利问题也就成为一大难题。

在此生死存亡之际,前置仓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以扩充sku、降价等措施寻求转型。然而被动转型真的能助其起死回生吗?

以每日优鲜为例,转型升级后的每日优鲜2.0,增加了sku数量,从1000多个增至3000个,与此同时,还开辟了红杯咖啡、活鲜等功能区。除此之外,随之增加的是仓均面积,仓均面积从150平米以下增加至300-500平米。

显然每日优鲜此举用意明显,想借扩充仓面积,将品类从蔬果衍生到生活消费的方方面。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的残酷。每日优鲜的首要问题是成本增加后,导致无法带来相匹配的订单量,让商品的周转受限,运营风险大大增加。

同样挣扎的还有叮咚买菜。近日,叮咚买菜全面下调了蔬菜、水果、百货、水产等数百种民生产品的价格,并打算长期以低价模式吸引用户,继续深化低客单价、高补贴的打法。

这种靠补贴和低价的策略虽然保持了用户粘性,弥补了缺乏线下门店窗口的缺陷,但是由于生鲜商品高频、高损耗的特性,配送和仓储成本都需要高客单价来保障,单纯依靠资本输血,依旧没有解决盈利这一大难题。

美团买菜则从生鲜配送的逻辑入手,试点到站自提模式,希望借此减轻配送成本。但是,这也不禁让人思考,如果能够自提,使用美团的意义何在,既然已经到店,为什么不直接进店购买呢?显然,这样避轻就重式转型,很难改变美团在关闭“小象生鲜”后的被动局面。

显然,这些采用前置仓的传统生鲜电商为了转型,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这些都是基于前置仓底层逻辑的改造,没有门店体验,怎么转型都是白搭。

长远来看,前置仓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赛道,仅靠不痛不痒的被动调整是难以做到的,还需要沉淀下来修修内功,在面积、品类、配送范围、起送条件、引流方式这些点上,寻找最优的组合方式。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