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大反派董卓,是好色残暴、蛮横夺权的大魔头,小说中被貂蝉迷惑、独揽朝政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因此被后人冠上了好色不仁的恶名。
我们对董卓的认识,大多来自他掌握权力后的故事——拥兵一方、废帝独霸朝纲、最后惨死刀下;然而,很少人知道,年轻时的董卓行侠仗义、智勇双全,受到很多人敬重,这跟他后来的形象天差地远。曾经是英雄好汉的董卓,是如何在群雄争霸中崭露头角,甚至成为东汉末年的大魔头?本文将带你一窥董卓的崛起之路。
少年董卓行侠仗义、智勇双全,公关手腕高明不已董卓,字仲颖,出生在尚武风气盛行的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董氏家族虽然是官宦人家,但并不是名门望族,他要出头天,多半还是得靠自己。董卓从小体力过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还能左右开弓,而年轻的他不只懂武,公关交际手段更是一流,连彪悍的西域羌族都成为他的好朋友。
董卓跟羌胡人的好交情是怎么开始的?董卓在年少时喜欢云游西域,曾经长期在羌族部落游历,结交了不少胡人朋友。根据《三国志·魏书》记载,有一次,羌族部落首领来做客,董卓很慷慨地把自家的耕牛杀了款待对方,在古代耕牛对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产,更是生产工具,也因此“杀耕牛”一举让羌族首领十分感动,心里想着:“董卓不愧是我的好哥们”,回头就奉上了千头牲畜作为回礼。从此以后,董卓为人仗义、豪爽豪迈的名声逐渐传开,不少羌族部落也对他敬佩有加,彼此礼尚往来。
而后,董卓先后在陇西太守、凉州刺史手下做事,负责巡视塞下、领兵追击不跟汉朝和平共处的胡人。董卓的军事才能、优秀战绩很快被看见,他被朝廷征召为皇帝的亲卫军,而后又受提拔为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的手下大将,董卓在讨伐胡人的期间勇猛过人、战功彪炳,他不仅在战场上斩杀不少敌人,还击杀了羌族首领。身为“公关高手”的董卓也没有大官的架子,立下奇功的他获得朝廷封赏,马上将赏赐分给在沙场上同生共死的同袍,跟大家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俨然成为了弟兄们心中的理想领袖。
而后,虽然董卓的官路没有很顺畅,甚至在讨伐黄巾贼的时候尝尽败绩,然而他抵御外敌的军事、公关能力,朝廷仍赞誉有加。一次随军讨伐羌族时,汉军遭到数万名羌族军队围困,就在危急存亡之际,董卓想到了一个脱身妙计,他先叫手下到河边乔装成百姓捕鱼,却偷偷把河川上流堵起来,趁着水满数十里的时候,立即溃堤让羌族大军措不及防,无法继续追杀,当时董卓的军队也成了少数全数还营的部队。
董卓奉召进京,却一步步走进权力游戏随着董卓逐渐掌控西凉军,他成了天下数一数二的军事势力,朝廷的纷争让他得以更上一层楼。东汉末年,正是外戚和宦官斗争最严重的时期,身为外戚的大将军何进为了诛杀宦官,召董卓进京,然而董卓还未率军到来,何进就因为事迹败露被宦官谋杀了。京城顿时情势大乱、群龙无首,晚到的董卓把握时机,收编了不少京城军队。
曾经行侠仗义、智勇双全的董卓,本该是安定国家的功臣,然而在率军入京后,一步步走进权力游戏。拥兵自重的他先唆使何进旧部杀害上司,又诱使战神吕布杀掉自己的主公丁原,随后他“挟天子以立威”废了汉少帝刘辩,拥立汉献帝刘协,京城内无人能撼动董卓的地位。
把持朝廷,权倾天下,最后惨遭吕布所杀董卓从此权倾天下、把持朝廷,“废少帝、立献帝”一事有人认为是因为汉献帝刘协年幼,更好被他掌控,但也有一说是董卓立聪明的刘协当新帝,是为了拥戴贤王、匡扶汉室,并不是想谋权篡位。只是不管原因如何,落在中央、地方重臣眼中,废立皇帝是大忌,因此董卓成了人们眼中的谋逆之臣,许多诸侯像是袁绍、孙坚、曹操等人,认为他名不正言不顺,更发起了“讨伐董卓之战”。
在各地掀起反董声浪时,看不惯董卓独揽朝政的吕布,和王允联手设计诛杀之。董卓死后,京城大乱、皇帝流离失所,地方势力逐渐脱离中央控制,也正式打开三国时代的乱世。
纵观董卓一生,从行侠仗义的好名声,到晚年声名败坏,人们多半用“权倾朝野”、“专横跋扈”、“凶暴残忍”等字眼来形容他,连《三国志》作者陈寿也给了他满满负评:“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然而,后世也有人为他平反,认为董卓是因为心怀安邦定国的大梦,但理想过于天真,也过于独断,才会被视为祸乱朝廷的大奸臣……
您心中的董卓又是什么样子呢?在下方留言评论吧。
(完)
相关阅读:赵云的完美形象,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演进的?
关羽神化前是何模样?他的形象又是如何演变成神的?
文盲魏忠贤居然大建生祠,配享孔庙?明朝读书人的骨气呢?
关羽一身杀伐之气,大违佛教教义,为何还能成为菩萨?
曹丕为何舍弃龙穴,埋骨荒山?他发诅咒的目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