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对立面?

海云聊商业 2024-03-22 05:40:05

(文末照例有一张图总结)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分析师

正在努力填坑的小伙几

今天来聊聊 强省会战略

所谓的「强省会」战略,也就是集中资源,优先把省会城市给做大做强。

有不少省份都推了这个战略。

我刚接触这个概念时愣了下——

像我这么想的还有安徽芜湖——

今天咱就来探讨一下「强省会」战略,看看它是不是在偷摸「开倒车」。

我会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一城独大」是咋开始的?它跟「强省会」战略有啥关系?

「一城独大」现象为啥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为啥现在搞「一城独大」不那么吃香了?

「强省会」战略还有没有搞头?

Part 1「一城独大」是咋开始的?

咱先引入一个指标,省会城市首位度,常规来说它是用省会GDP÷相应省份GDP(本文「省会」指代各大省会城市或各自治区首府)。

我们一般用这个指标来看省会在省内有多「老大」。

然后我查了查,近几年,咱各省这个指标的排名没啥大变化。

不过我也有个有意思的发现——

省会首位度在25%以上的省份,基本都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而像江苏、广东、福建等东部沿海省份的省会城市,GDP超万亿级,但省会首位度就没那么高。

如果我们拉长时间来看,会发现各地区的省会首位度都在抬高,不过东部地区的情况会好很多。

所以,我们姑且可以认为,「一城独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过渡模式。

而部分东部省份已经过了这个阶段,抢先进入「多中心发展阶段」了。

但是呢,我们也发现,长期以来,省会首位度靠前的都是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大部分省份的省会首位度还在不断提高。

说到「一城独大」,很难不想到我们前面提到的「强省会」战略。

不过实际上,各省真正明确提出「强省会」战略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儿(虽说不妨碍一些省份「暗戳戳」搞强省会发展模式)。

湖南、河北、江西等省份是2021年才明确提出「强省会」战略的——有的要做大做强,有的要强上加强。

更早点儿是江苏、山东等省份在2018年提出来要建设「强省会」。

那么问题就来了——

恐怕也不尽然。

2019年底,领导人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一文中提到——

「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这个时候,大城市们已经把其他城市甩出一截。

现在看来,政府的选择更像是「不得不」,而不是「一定要」。

那么问题就来了——

是什么原因让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走着走着,就有了「强省会」?

Part 2 为什么是中西部和东北?

人口流向背后的主要动力,是地区的经济活跃度——

因为经济活跃的地方,赚钱成功的概率也高,大家就愿意去;就像做投资,咱也会倾向于选择胜率高的标的。

而地区经济活跃度跟民营经济又是分不开的。

从2021年各省区公积金缴纳企业类型分布数据来看,中西部和东北省区主要是国有企业主打,民营企业相对薄弱。

近几年民营企业500强里头,东部地区也是一骑绝尘。

为啥民营企业更喜欢在东部地区扎根?

简单地说,是因为开放条件不一样。

往深了说,是因为水权>陆权(更具体点:海权>江权>陆权)。

我们可以发现,像东部沿海地区,因为形成了一批港口城市,外贸发展得好,出现了一些省会的强力「竞争者」。

比如辽宁沈阳VS大连、山东济南VS青岛、福建福州VS厦门等等……

后面这几座港口城市就很好地平衡了区域发展。

一般来说,相同条件下,水运会比陆运划算。

水运能耗小,运载量大可以提升效率,还不需要那么多人力。

如果你是民营企业家,为了节省成本,增加利润,也会选择先去沿海沿江城市发展吧?

所以,沿江沿海城市「天然」会比内陆城市对民营企业更有吸引力。

所谓「水到渠成」啊。

举个栗子,像江苏,南京2022年的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倒数第一;苏州、无锡等其他市还都富得挺「平均」。

要是把合肥(2022年GDP为1.2万亿元)拉过来排一下,只能排第四名。(⊙︿⊙)

(没有拉踩!只是想说江苏真的有点夸张……)

如果我们打开江苏地形图……就会意识到江苏的「均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占了沿海沿江的便宜。

所以,中西部地区不少省份建设「强省会」,想着把本来的政治中心再加上点儿经济中心的buff,或许是「命中注定」的。

在区域竞争中,要想不落人后,又没有东部地区的「好基因」,先发展基础好点儿的省会城市,可能是发展前期最好的选择了。

而「强省会」确实给中西部省份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好处——比如为省会提供更多生产要素储备、提升省份知名度等等。

但是近几年,我们国家多次强调,要逐渐不搞「一城独大」了。

2020年10月,领导人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一文中说了——

「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去年,《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里头,也提了要防止大城市盲目扩张。

近几年,一些省份陆陆续续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多元化」发展了。

像四川「一干多支」、湖北「一主两副」啊,都是在喊着建设省域副中心。

那么问题就来了——

Part 3 这是要放弃「强省会」?

各省建设「强省会」的初衷,应该都是想用省会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也就是发挥辐射效应,从而逐步实现全省的均衡发展。

啊等等,这话听着怎么有点熟悉,这不就是地区版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嘛?

「强省会」的推进,在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让人感觉这跟共同富裕有点儿差距——

问题1:潜在的「大城市病」

前面咱也提到了,人口和产业喜欢往优势区域跑。

我们看到,中西部地区核心城市的人口增长确实在加快,而部分东部核心城市有所放缓。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

我国有7个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

有14个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1,000万),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和大连。

咱一直号召超大、特大城市疏解人口,主要就是为了防治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房价上涨等「大城市病」。

而且,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前几年的抗疫期,人口太多确实不太好治理。

这不,中西部不少「强省会」已经加入超大、特大城市行列了。

问题2:区域内部的「贫富差距」

1950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了一个增长极理论。

这个理论是说,经济增长在不同地区本来就是不均衡的;一些区位较好的城市会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

这些增长极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两种作用:极化作用(类似我们所谓的「虹吸」)和扩散作用(辐射、外溢作用)。

我们现在所说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双城经济圈,是我国经济的「四个极」。

范围缩小一下,「强省会」们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省的增长极。

目前我们看到的状况是,极化效应>扩散效应。

很多省份会用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等行政手段,直接把旁边的市划给省会(城市面积扩大了),把县改成市辖区(建设用地更灵活了);

这样做确实见效快,但同时也弱化了市场的作用,造成了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总之,省会城市的发展强度明显超过其它城市。

各种生产要素又会进一步在省会城市集聚,导致省域内其它城市和省会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022年,四川成都的GDP是排在第二名的绵阳的5.7倍,湖北武汉的GDP是排在第二名的襄阳的3.2倍,湖南长沙的GDP是排在第二名的岳阳的3倍……

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省份其他城市的意见就大起来了。

后来,还有学者深入研究了增长极理论:极化效应确实会转化成扩散效应,但是转化所需的时间就不好说了。

问题3:区域之间的竞争

因为受改革开放影响相对较小,第二产业在中西部省份的比较优势更明显。

在「强省会」建设过程中,中西部省会城市的工业经济地位就更高了。

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经济增长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以第三产业为主)是一个大趋势,中西部地区技术型人才储备的相对不足又是一个问题。

近几年,地区之间的「抢人大战」从侧面反映了这种矛盾,区域之间的竞争也悄咪咪加剧了。

而且,区域经济的竞争不仅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是城市群和城市群之间产业协同效应的竞争。

「强省会」带来省会和周边城市之间的差距,「一超无强」,综合起来还是打不过人家相对发展均衡的。

去年,湖南日报发表了《「强省会」战略是共同富裕的「催化剂」 》一文,里头提到——

「“强省会”也不是“大树底下不长草”的“一株独大”,题中之义是利用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和产业溢出效应,做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从而实现“大树底下好乘凉”。」

咱说,凡事都有个过程。

促进共同富裕难免要有「先富」,增长极理论之下难免「先有一极」。

我们现在「不太待见」的「强省会」战略,或许可以看作是一段不太短的「阵痛期」。

所以辩证来看,「强省会」战略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吧。

有的省份现阶段是适合「强省会」战略的,比如那些整体经济还相对落后的地区,可能得先抬起来一个(不过撤县设区这种方式还是审慎采用为妙)。

有的省份可以放慢步子了,比如那些「强省会」模式已经有很大成效的,就可以把资源往周边稍稍了;可以多让一些城市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吸引力、发展产业,谁能干给谁干,而不是一股脑儿都给省会干。

另外,行政壁垒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或许有助于冲破「藩篱」,缓解行政区划分割带来的影响。

最后照例来个一张图总结——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相关阅读:

《我们正在进入财富再分配时代》

《南北的贫富差距,是啥时候拉开的?》

《城市的选择,如何影响你的一生?》

《为啥共同富裕非搞不可?》

本文分析师/ 小伙几

图片与编辑/ 狐狸,小陈,小伙几

Icon/ 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创/ 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参考资料/

《“一城独大”不是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城市规模、“强省会”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强省会该不该成为趋势》《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西部省区为什么会出现省会一城独大的现象?》《洛阳:下更大功夫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四论奋力抢抓经济发展主动权》《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有多重要?》《科普 | 辖江临海、扼淮控湖──江苏地貌》《中国省会城市首位度变化分析——兼论省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已有21个!》《实施“强省会”战略的现实基础及其可能取向》《中国人口大迁移:3000县全景呈现》《一城独大与省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以27个省、自治区为例》《省域经济发展中“一城独大”现象研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三湘时评 | “强省会”战略是共同富裕的“催化剂”》

觉得对你有用的话,帮我点个赞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