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为何不重用薛岳、孙立人这些抗日名将

历史有小狼 2024-10-27 04:18:21

说起历史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蒋介石一定榜上有名。

解放战争开打的时候,国民党在兵力、装备、统治区等方面都优于共产党。共产党的军队里将星如云,国民党将领能打的也很多。就连毛主席都承认,蒋介石手底下有真会打仗的人。

比如,有“东方隆美尔”之称的孙立人,在远征缅甸的征途中屡建奇功,令缅甸日军闻风丧胆,被誉为一代战神。

再比如,号称“老虎仔”的薛岳,在长沙会战中大破十余万日军,比孙立人还要猛,谁看了都要说一句厉害。为此,美国总统杜鲁门还给他颁发了一枚自由勋章,表彰他对抗日做出的贡献。

可惜,这两名虎将在解放战争时期,都没能得到蒋介石的重用。那么,蒋介石为什么不重用薛岳和孙立人呢?

薛岳和蒋介石的恩恩怨怨

薛岳,原名薛仰岳,意为“仰慕岳飞,精忠报国”。

从记事起,薛岳就知道自己会走上纵横沙场,为国征战的道路,他也是如此要求自己的。从黄埔陆军小学,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薛岳从小到大都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可以说,在军事这一块儿,薛岳能力不俗。

不同于一般的黄埔系将领,薛岳一开始是在粤军系统,1924年才归到蒋介石麾下。因在第二次东征中战果显著,蒋介石很欣赏他,多次通电表扬。

在后来“围剿”红军的战役中,薛岳虽然称不上“用兵如神”,却也达到了蒋介石的预期,勉强挤进了蒋介石重用的军官之列。

抗日战争时期,薛岳大放异彩。我们所熟知的淞沪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战役都是薛岳参与指挥的。

他独创“天炉战法”,在长沙会战中歼灭十余万日军,取得了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威震国内外,坐稳了抗日名将的位置。

他对抗日做出的贡献,连美国总统杜鲁门都认可。毛主席还评价过薛岳,说他是老蒋手底下最出色的将领。

至于蒋介石,对这样一位给自己“长脸”的军官,自然也很喜欢,乐意让他挑大梁。

按说,有抗日时期的贡献在,薛岳怎么混都不会太惨。但事实是,解放战争时期,薛岳只短暂地出来了几次,后来就“查无此人”了。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显然是被蒋介石厌弃了。

那么问题来了:很欣赏薛岳的蒋介石,为什么会改变想法呢?解放战争时,他为什么不重用薛岳?

其实,从蒋介石开始起用薛岳,他对薛岳的定位就仅仅是重用,而不是信任。这一点,从薛岳手底下没有部队就可以看出来了。

国民党将领大多都有自己的嫡系部队。比如杜聿明的第200师,胡宗南的 整编第一师、整编第三十六师、整编第九十师,汤恩伯的第13军等等。他们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只有薛岳两手空空。

曾经,薛岳寄希望于自己的发家部队,出身粤军的第4军。但是,第4军虽然流着粤军的血,本质上却还是姓蒋,和薛岳并不亲。

更何况,在后来的第四次长沙战役中,第4军被打得半死不活,再也支棱不起来,彻底断送了薛岳在国军内部发展势力的可能。

所以,薛岳为蒋介石出生入死多年,归来仍然是一个光杆司令,没有任何后盾和支撑。

为什么呢?是薛岳不想有吗?不,是他不能有,蒋介石也不会把部队放在他手里。原因很简单,薛岳不是黄埔系将领。而且,他早些年多次参加过“反蒋”运动。

蒋介石是出了名的多疑敏感。张学良曾吐槽他用人只用奴才,不用人才。这个“奴才”,就是坚定追随蒋介石的人。薛岳有“反蒋”的黑历史,自然不会得到蒋介石的信任。

蒋介石能抛弃往日恩怨重用薛岳,已经做出很大的让步了。要不是薛岳打仗确实厉害,蒋介石一个眼神都不会多给。

所以,即便薛岳有战功,却因“杂牌军”的身份,不能拥有自己的嫡系部队,自然也就缺乏真心追随他的人,在军中影响力有限。这就直接导致了他解放战争时被蒋介石放弃的结局。

要知道,抗日战争时期,薛岳之所以能打胜仗,除了自身能力出众之外,还因为当时国难当头,他手下那几支各自为主的部队没有闲心搞事情,这才打出了漂亮的战绩。

内战时期可就不一样了。此一时彼一时,抗战的时候勉强称得上团结,打内战就各干各的了,人均八百个心眼子,各有各的算盘。

这种各自为政的军队,怎么可能打得出胜仗呢?

果不其然。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给了薛岳一个出场机会,让他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负责进攻苏北、安徽和山东。

然而,在抗日战争中大杀四方的薛岳,像是被诅咒了一样,连战连败,蒋介石看他的眼神越来越不耐烦。

薛岳是真的急,也是真的冤。手下的人不齐心也就算了,偏偏对手又非常强大,堪称他的克星。

之前说过,薛岳自创了“天炉战法”,这个战法打鬼子很好使,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太呆板了,不够灵活,只在敌人发动正面进攻的时候适用。如果敌人从侧面和背面进攻,“天炉战法”就失效了。

这是前提。我们再来看看薛岳的对手是谁。巧了么不是?和薛岳交手的,是咱们的粟裕大将。

粟将军野路子出身,打仗那叫一个“随心所欲”。他极擅长打运动战,堪称这方面的天才。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下一个该打谁,主战场放在哪儿,行军路线又往哪个方向画,主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神出鬼没。

在这种灵活的运动战面前,“天炉战法”除了被动挨打没有第二条路。

其实,不仅仅是薛岳和粟裕交手的战场如此,整个解放战场都是以运动战为主。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靠传统的战术是打不赢的,必须要灵活多变。薛岳属于传统将领,战术跟不上形势,输了倒也不冤。

技不如人,对手强得像开了挂,手下的士兵又拖后腿,薛岳想要再造抗日战争时期的神话,几乎不可能。

如果说,之前的蒋介石看在薛岳会打仗的份儿上愿意容忍他,那么现在,蒋介石一刻都忍不了了。又不是黄埔系军官,又连吃败仗,留着他有什么用?

半年之后,蒋介石就撤了薛岳的职。将近两年时间,薛岳都被排斥在解放战场之外。

1949年,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一个接一个倒台。他无人可用,便又想起了被雪藏的薛岳,把他派到海南岛。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我军神兵天降,出了一个韩先楚,直接逆风翻盘,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天涯海角,创造了解放海南岛的经典战例。

薛岳好不容易有了冒头的机会,又被摁下去了。

失去海南岛,薛岳跟着蒋介石败退台湾。他晚年过得很贫困,蒋介石尊重他,却并不给他实权。

值得一提的是,哪怕常年坐“冷板凳”,薛岳也做出背叛蒋介石的举动,他对蒋介石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可惜,蒋介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始终对薛岳的“粤系出身”心有芥蒂。想要他打胜仗,又不愿意信任他,又别扭又欠揍。

更奇葩的是,在国军将领中,和薛岳有着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数。被毛主席夸过的孙立人,也是受害者之一。

那么,孙立人和蒋介石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呢?

“立不起来”的孙立人

孙立人和薛岳一样,都不属于黄埔系将领。严格来说,他属于海归派。

孙立人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后赴美留学,先后进入普渡大学和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妥妥的高级知识分子。

如果是在和平年代,孙立人应该会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学者,而不是一身反骨的国军将领。

是的,一身反骨。

蒋介石不重用薛岳,一是因为他不是黄埔毕业生,且有反蒋历史,忠诚度存疑。二是因为薛岳后来打仗不行了。而孙立人则不一样,蒋介石在解放战争时不用他,纯粹是因为他不好用,扎手。

孙立人是由宋子文为首的宋家扶持起来的。初入军队时,他所在的部队不是由蒋介石直接控制的。所以,他对蒋介石没有那种儿子见到爹的“归属感”。一些黄埔系将领对蒋介石的愚忠,他更是丝毫不沾。

当然了,凭着孙立人清华高材生和赴美留学海归的身份,他即便不靠蒋介石提拔,也能混得很开。更别说,孙立人是有几分本事在身上的。

抗日战争时期,孙立人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立下赫赫战功,算是彻底打响了名号。1942年,他率领中国远征军和新38师进军缅甸,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孙立人在缅甸战场的成名战是仁安羌大捷。当时,他用八百个人发动团战,把四千日军打得抱头鼠窜。

被日军包围的英军亲眼见证以少胜多的奇迹,一个个眼睛发直。

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去后,中、英、美三国震动,反法西斯联盟信心大增。

为了表彰孙立人的出色表现,罗斯福授予他“国会”勋章,英国国王更是打破“外籍将领不授勋”的传统,授予孙立人“帝国司令”勋章。

一时间,孙立人在军队中的声望达到巅峰。

此后,孙立人越挫越勇。他打通了中印公路,把号称“丛林战之王”的日军56师团一部全歼于胡康与孟拱河谷的原始森林中,只有二十几人逃出。

死掉的日军里,有两千多个人是被活活饿死的。由此可见,孙立人打日本鬼子是真行,鬼子的“丛林战之王”,水分也确实有点大。

在整个第二次反攻缅甸战役中,孙立人仅用两年时间,就在缅甸战场歼灭日军74000余人,收复自西堡至卡萨一线以北的缅甸国土。

这个伟大的成就足以彪炳史册,孙立人的军事才能也被世界各国军政领导所公认。“东方隆美尔”的美称,响彻寰宇。

可惜,成也缅甸,败也缅甸。孙立人在缅甸打出了一片天,却也遭到了蒋介石的厌弃。

蒋介石不重用孙立人的原因之一:抗旨不遵。

1942年,因缅甸人昂山的出卖,远征军即将陷入被日军合围的困境。为了突围,史迪威下令让远征军撤回印度。

蒋介石一听,不干了。远征军撤到印度,他就很难管得到了,万一背叛他怎么办?全都撤回国内!

蒋介石撤退回国的命令下到了杜聿明手里。杜聿明对蒋介石的命令一向是盲目遵从,不管合不合适,他愣是拉着远征军,准备走密支那这条路回国。

但万万没想到,密支那已经被日军占领。回国的路,只有野人山了。

野人山是缅甸北部一片未被人类开发的原始森林,山大林密,瘴气丛生,毒蛇毒虫毒蚊子随处可见,是一处危机四伏的绝命之地。

而且,野人山的雨季即将到来,远征军要是在雨季之前走出野人山还好,若是没有,那就是自寻死路。

是违背蒋介石命令撤回印度,还是遵照蒋介石的命令撤回国内?杜聿明纠结得要命。最后,对蒋介石的愚忠占了上风,杜聿明决定走野人山回国。

他让孙立人的新38师在卡萨以南阻击追兵,掩护大军撤退,其余部队则向野人山进发。

孙立人听到命令,气得要死。他觉得杜聿明脑子有病,知道野人山危险还去,好好的撤到印度不行吗?还让新38师掩护主力撤退,这是拿他当炮灰啊!

孙立人可不愿意去野人山送死。他搬出史迪威的命令,坚决要求撤往印度,杜聿明不肯。

经过一番激烈地争执,孙立人决定尊重他人命运。他在完成任务之后,没有和大部队会合,而是带着新38师突突突一路向西,朝印度去了。

事实证明,孙立人是正确的。远征军在野人山损失了三万余人,而孙立人的新38师在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后,于五月底成功到达印度,为之后的反攻保留了有生力量。

这本是一件幸事,但在蒋介石眼里就不一样了。经此一事,蒋介石明白了,孙立人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叛逆得很。

而且,孙立人因留学经历,和美国关系很好,蒋介石就又给他打了一个标签:挟洋自重。

没有黄埔系出身的免死金牌,又不听老蒋的话,还和美国暧昧不清,拉拉扯扯,孙立人注定得不到重用。

所以,解放战争刚开打不久,蒋介石就把孙立人苦心经营的新一军收了回去。这也是变相地收回了宋家的兵权,防止后院起火。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孙立人跟着蒋介石回到台湾,过得比薛岳还要惨。蒋介石就像囚禁张学良那样,把孙立人囚禁了整整33年,怎一个惨字了得?

行文至此,相信很多看官也都发现了,蒋介石用人非常随意,任人唯亲。

黄埔系将领,不管会不会打仗,只要对他忠心耿耿,就算是头猪,他也会重

用。相反,如果不是黄埔毕业生,即便再会打仗,有再多的军功,也得不到蒋介石的信任,还要被他记仇,最后凄凉退场。孙立人和薛岳,就是如此。

再看看毛主席用人,不拘一格降人才,任人唯贤,英雄从不问出路。不管你是哪个山头,哪个宗派的,进了共产党,咱们就是一家人,不搞小团体。

而且,毛主席还有一个胜过蒋介石的地方:心胸宽广。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毛主席不会因一场败仗就迁怒将领,更不会因小过而斩大将。这也是毛主席手下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原因。

反观蒋介石,手底下有很多虎将,最后却一败涂地,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和他的用人观念有很大关系。

既不会用人,又没有容人之量,满盘皆输也就不奇怪了。

信息参考:

中国新闻网-薛岳被称“抗日战神”四次长沙会战消灭日军超10万

中国新闻网-抗日名将薛岳在台隐居乡间平房 活了102岁(图)

清华大学校史馆-薛军:孙立人将军和他的清华抗日团队

人民文摘-孙立人:悲情将军的史诗

大众网-孙立人:“目中无人”的远征军将领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