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坊夏升故居,主人官至正三品太常寺卿,卒后御赐葬海口公园

花梨岛说历史 2024-08-17 00:31:27

仁和坊

夏升故居

主人官至太常寺卿

正三品

卒后御赐葬海口人民公园

仁和坊

海口府城仁和坊夏家宅院

巷宽3米,不足400米长的巷陌,四折弯道,成为府城有名气,最弯曲的小巷,这就是仁和坊。

解放前,这条弯巷有另外一个名字:夏宅巷,后以“仁爱和气”新风尚的寓意,取名仁和坊。

明代时期,为褒扬巷中才子夏升高中进士而取名“夏宅巷”。

了解仁和坊的人文古韵,必定饶不过进士夏升。

仁和坊夏家宅院

如今夏升故居依然矗立于仁和坊“一号”的位置。往来熙攘的人流,出出入入,有多少人知道,这座宅院与他的主人的传奇故事。

自文庄路拐入仁和坊,必经夏家宅,沿巷砌筑的围墙让宅院多了份神秘感。

这就是有500多年历史,仁和坊赫赫有名的夏家宅院。

夏家宅为夏升退休回乡后居住的官宅建筑,建造风格纯粹为明式琼北民居特色,诠释着仁和坊的文化遗风。

原来宅院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左右配有厢房、书房、马房、厨房杂物间等。

现遗存二进正屋以及右侧的厢房及厨房杂物间。

厢房与杂物间已坍塌,部分裸露的横梁悬挂其中。

两幢正屋相向开有六扇门,保留有雕刻精致的古老门叶。

廊檐明椽卷拱,富有明代的建筑风韵。

正屋木制原料较为讲究,历经百年沉淀,木质依旧保存完好,古朴幽香。

500年来夏家宅院就是仁和坊的古建筑文化的典范,如被周边民楼与某些单位的宿舍楼亲密“包裹”着,自高处往下俯瞰,灰色的硬山顶透溢着沧桑古色。

这也是仁和坊少有的能保存下来的进士故居,与侧面一墙之隔的清进士杨文熙故居一起,承载着仁和坊的古韵文化。

文庄路这些楼房的背面“包裹”着仁和坊明清两大进士故居

夏升,官至正三品南京太常寺卿

《民国琼山县志》记:夏升,字景熙,号东庵,左所人(今府城仁和坊人),聪明豁达,学绩好,人品敦厚,年幼失父,在母亲孙氏的教养下成长,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中三甲182名进士。

这也是府城郡治自丘濬中进士后,36年来出现的少有的进士之一,官府与乡人为表彰这位才子,在府城内立三座牌坊以示颂扬。

《明正德琼台志》记:“渐逵坊”丁字街左;“进士坊”县后巷;“琼南秀气坊”福地街头。三坊俱为夏升立。

三牌坊今已尽失,在数百年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中,不是街道的整治扩建被移除,就是在动荡的年代被人为推毁。

夏升祖屋木雕

夏升中进士后,朝廷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后历任南京尚宝司少卿,尚宝司卿,鸿胪寺卿;鸿胪寺是掌管朝会、筵席、祭祀、礼仪的机构,鸿胪寺卿为该机构的第一把手,正四品。

夏升就任鸿胪寺卿一职后,因母丧恳请致仕回家守制,皇帝赏其为人忠厚耿直,准许夏升办理退休回家乡养老,同时加封为太常寺卿以示对这位臣子的厚爱。

太常寺为掌管皇家的祭祀礼仪的机构,太常寺卿为太常寺的首长,正三品官衔。

海口人民公园夏升墓

海口人民公园夏升墓

《明正德琼台志》记:太常寺卿夏升墓,在博苍山,有谕祭碑。

夏升致仕归家后不久,在府城病逝,朝廷以正三品官员的规格,御赐葬于博苍山(今海口市大英山人民公园内)。

如今,在海口市人民公园东北部的斜坡上,也就是标示着“班帅庙遗址处”,这就是夏升墓地,

墓冢已失,正中立有一方形的照壁,前面与后背浮雕麒麟、鲤鱼图案与纹饰。

麒麟照壁前有一花池,池中伏着一座石雕大龟,龟背留有长方形凹槽,显然石龟背上驮的是石碑,这就是《正德琼台志》里记载的谕祭碑,可惜石碑已失。

石龟前置一石雕香炉,左右一对明代的石仲翁与石马,这是明代三品以上官员才享有的墓葬规格。

这就是海口市中心仅有的明代御赐葬官员墓,与丘濬、海瑞墓一样,应该得到更好的宣传与重视,让其成为海口公园重要的人文景观一部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