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某民办高中面试了几个语文老师,应聘者大都出身名门,有的拥有硕士学衔,还有的手捧与教职相关的一大堆荣誉称号。
令其试教《庖丁解牛》,几人无不将课文内容先串讲一遍,然后罗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人生道理讲解一番。整个过程语言表达流畅,语调抑扬顿挫,人物分析鞭辟入里,然而听来让人总觉得不像语文课,倒像是思政课。
到提问环节,请其讲解一下开篇一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中“之”字的含义,结果三人含糊其辞却不知所云,一人只答为助词而再无下文。
语言文字历来是语文课的重中之重,而文言文是中国语言文字的源头,即使在今天,绝大多数现代汉语词汇都与文言文的音形义紧密相关。因此,语文老师文言文不过关,我敢肯定他教的不是语文而是其它东西。语文课讲通讲透文字词汇后学生很容易便能理解内容,无需花大量时间去灌输一些“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大道理。
校长们、家长们,个中奥妙学生不一定懂,上课老师拼命灌水说不定还让学生饶有兴趣乐在其中,但你们要懂,长此以往,高考的鞭子一定会狠狠抽在只知“道理”不解文字的学生身上。
我们的口号是:教须得法学须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