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将军与两江总督谁地位高实权大?比较而言,江督似乎略胜一筹

左都御史有料 2023-10-03 18:21:11

清代的总督为封疆大吏,分管一省或数省军政事务,不仅辖区地域广,而且权力也很大。朝廷如果不对其加以节制,那么其性质就如同唐代的节度使,势必会造成尾大不掉之势。

要说玩政治平衡,清代的皇帝确实有一套,不管是宗室王公,在京各部院还是地方督抚提镇,都无一例外地被皇权牢牢控制在手中。

对于总督权力的限制,清代诸帝用心良苦,既以文官系统中的巡抚分散其权,又以八旗驻防将军予以监视,比较而言,驻防将军是皇帝节制总督的一张王牌。

然而总督、将军之间的力量又比较平衡,不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这样才会真正起到互相监督、掣肘的目的。

那么,在品级相当的情况下,驻防将军与总督到底谁的权力更大、地位更高呢?御史就以两江总督与江宁将军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说一说这个问题。

先来说品级

所谓的“两江”是指江南、江西二省,康熙初年江南省分出江苏、安徽,所以两江总督的辖区实际上包括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是清代九大总督中管辖省份最多,且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人们历来都是认为直隶总督为疆臣之首,实际上在很多时期,两江总督的地位比直隶总督还要高,基本上这两个总督处在第一梯队。

总督的起始品级为正二品,雍正以前各省总督例加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注意这里说的“侍郎”未必就是兵部侍郎。

特殊情况下,个别资历威望很高的总督会被皇帝加兵部尚书头衔,比如康熙时期著名大臣于成龙,任江都时就有兵部尚书头衔。

雍正以前,各部尚书的品级都是正二品,所以总督即便加了尚书衔,品级也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在二品这个行列。

江南的八旗驻防,始于顺治二年十一月,这一年豫亲王多铎攻下南京,朝廷以两千满、蒙八旗驻防于明皇城附近,当时这支部队叫“江南江宁左翼四旗”,以镇国公统领。

其后不久,驻防江宁之八旗最高长官改为“江宁总管”,顺治十七年,正式定名为“江宁将军”,秩正一品。

江宁将军为武职最高品,明显高于两江总督,且清初时担任将军的都为宗室王公以及开国勋贵,他们的政治地位同样也优于江督。

雍正时期更定官制,将尚书从原先的正二品提升为从一品,并下旨两江总督例加兵部尚书衔。如此江督也就跻身从一品,与江宁将军逐渐缩小差距。

乾隆三十三年,鉴于各省驻防将军事权,乾隆皇帝下旨将其品级降为从一品,与兼兵部尚书之总督平级。故而,从乾隆中期以后,两江总督与江宁将军平级。

再来说实权

两江总督与江宁将军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分管的事务不同。自三藩之乱平定后,国家进入和平时期,各省驻防将军的作用大大下降了。

从法律规定的层面来看,江宁将军的职权仅限于管理驻防八旗军队。由于安徽、江西不设八旗驻防单位,所以江宁将军能管辖的,仅是江宁和镇江两支八旗兵,人数总和大致在6000人上下。

除了驻防八旗事务以外,江宁将军不能干涉地方民政事务,和平时期朝廷让他们驻防地方,其实本质上是为了监视地方绿营以及江南士子百姓。

两江总督管辖的事务涉及军政、民政、文化、教育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在两江三省那是绝对的一把手。

别的且不说,就以下属的军队而言,江宁将军也没有优势。按照《大清会典》的记载,两江三省的绿营兵数量排在全国第二位,人数大致在六万人左右。

不过安徽、江西的绿营规模较小,加起来只有两万人左右,大头都在江苏。总督名义上是可以节制绿营的,但并不代表可以直接调动绿营军队,总督能随时动用的军队称为“督标”。

两江总督是全国总督中督标“营数”最少的,只有中、左二营,不过江督的标营是高配,兵力一点也不少,每个营有两千多人。

除了督标以外,受江督直接领导的还有江宁城受营、扬州营、盐捕营、奇兵营、浦口营、溧阳营、青山营、瓜州营。这些营的总人数超过一万人。

也就说是两江总督能直接调动的绿营兵达到了一万四千多人,比江宁将军多出两倍多。至于绿营战斗力如何,那就无法做出判断了。

所以从实权方面来讲,两江总督远远地把江宁将军甩在身后,根本没有可比性。

最后是仕途前程

清代八旗系统中,文武官的界定不明显,这与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按照定例,汉官通常情况下是无法文武互转的,而旗人则很正常。

比如江宁将军属于武职,但他们完全可以调任各省总督,甚至入京担任部院大臣乃至大学士。但最常见的还是在武职系统中任职,各省驻防将军调任各旗都统的情况最为常见。

不过从仕途前程而言,江宁将军还是不及两件总督的,江督一旦升职调任,高配的是大学士、军机大臣,再不济也是各部尚书。

显然,在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将军、都统都无法与大学士、军机大臣抗衡的,就连实权的尚书恐怕也比不了。

进入晚清以后,随着各省总督的事权不断膨胀,以及八旗军队的腐败,驻防将军几乎成了陪衬。汉人集团如曾、左、李、张、袁等大佬担任总督时,驻防将军已完全沦为附庸,基本上对朝政没有太大的发言权。

1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