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的当下发力与未来展望

周仓与商业 2024-12-09 05:05:56

货币政策,犹如经济棋局中的关键落子,对宏观经济运行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刻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尤其是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形势,货币政策正展现出其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回顾过去一年的实践以及展望未来走向,都有着诸多值得深入剖析之处。

今年货币政策支持性的多维体现

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尽管信贷增速放缓,人民币贷款从以往两位数的较高增速降至个位数,广义货币(M2)增速也曾回落至历史新低,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减弱。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开展国债买卖操作,确保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在这些举措推动下,M2余额突破300万亿元,10月末达309.71万亿元,同时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超2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突破400万亿元。货币供应的稳定增加,如同源头的活水,让企业和个人获取资金变得更容易,为投资和消费注入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根基。

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使用效率

我国金融总量已达较高水平,伴随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加速,盘活存量资金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今年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量超110万亿元,其中有新增贷款,也不乏盘活的存量资金。银行收回到期贷款后,可将其投向更高效领域,通过“有减有增”的结构调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正如央行行长潘功胜所言,在货币政策传导上,要着力规范市场行为,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让金融资源“活”起来,助力经济更好地前行。

畅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转型发展

信贷仅是社会融资的一部分,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直接融资对货币信贷总量及金融调控影响渐深。以债券市场为例,2023年10月以来,企业和政府债券新增融资达12.4万亿元。当下,房地产等领域信贷需求放缓,而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动能相关的直接融资需求迫切。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企业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颇高,且募集资金多投向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货币信贷总量增速的变化,实则是经济与金融结构变化的客观反映,其有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契合的金融支撑。

货币政策效果的结构之重

看货币政策效果,结构是关键,即关注资金流向是否契合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今年前10个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59万亿元,占新增贷款八成以上,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超七成,这表明贷款资金主要流向实体企业,尤其是企业急需的中长期资金。比如青岛一家创新型企业通过相关对接机制获得贷款授信,顺利上线新生产线。而且,我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日益丰富,目前已有近20项,像支农支小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等,它们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从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长数据来看,这些工具正为实体经济的不同层面“精准滴灌”,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不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仍有空间,像如何更好满足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等问题还需持续探索,而央行也明确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对关键领域的优质金融服务,提升适配性与精准性。

利率调控的关键影响

利率作为资金价格,是货币政策调控的核心所在。今年无论是企业融资,还是居民买房、消费,贷款资金成本均有所降低。10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5%,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15%,均处于历史低位。自2019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完善以来,我国利率传导机制进一步打通,今年1年期LPR累计下降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降60个基点,带动贷款利率下行,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从“5”时代步入“3”时代。以房贷为例,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左右,惠及5000万户家庭。利率的下降,减轻了企业和居民利息负担,激发企业投资意愿,增强居民购买力,为稳增长注入强劲动能。同时,央行围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开展诸多工作,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疏通堵点,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明年货币政策的展望

当下正值谋划明年政策的关键时期,货币政策走向备受瞩目。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未来我国仍将秉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鉴于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外部不确定性上升,货币政策需持续发力以畅通实体经济血脉。央行在相关报告中也强调了这一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成为重要着力点。

在目标体系方面,会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更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作用;执行机制上,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增加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国债买卖;传导机制层面,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提升金融机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增强与财政、产业、监管等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提升传导效率。可以预见,未来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更精准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为经济稳定增长、结构优化调整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总之,我国货币政策在过去一年积极应对经济变化,多维度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展望未来,它也将立足国情,不断优化完善,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持续发挥“调节器”的关键作用,助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