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大的无能,不在于贫穷,而在于缺乏这些认知

舒山有鹿 2024-10-15 12:02:54

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决定孩子一生的,看似是外在的各种条件,实际上是父母的教育。原生家庭的教育影响,贯穿了孩子的一生。

可以这样理解。学校的教育,只会教孩子如何读书、写字、考试。原生家庭的教育,会塑造孩子的性格、三观、追求、价值取向。

一个孩子,会读书,会写字,会考试,可就是性格不好,不懂得做人,注定会在江湖当中碰钉子,前途曲折,特别不顺。

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父母的钱财,而是父母的认知水平。

父母最大的无能,并不是贫穷,而是缺乏这几种认知。

一、缺乏“长板效应”的认知。

屏幕前的你,如果身为父母,大概率就希望孩子“全方面”发展。比如说,要文武双全,具备高智商、高情商,是一个全能型人才。

为什么家长会有这种“全方面发展”的想法?因为他们都秉持“短板效应”的观念。

所谓短板效应,指的是木桶能盛满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板。它建议人们,要取长补短,尽量不要有缺陷。

但是,这短板效应有一个前提,当事人的天赋和潜力,要足够优秀。问题是,纵观历史,可以做到“六边形战士”的人,少之又少。

你看汉初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都是各有所长,并不是六边形战士。你看汉高祖刘邦,更擅长驭人之术,其他方面都一般般。

这说明了什么?一个人,只要有一样“突出之处”,就能吃遍天下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没必要追求十全十美,而应该是追求“长板效应”。拔高长处,提高竞争力,才是正路。

 

二、缺乏“放手孩子”的认知。

大部分的父母都觉得,孩子是我生的,就该完全听我的话,不然就是他们不孝顺。

可见,父母对于孩子的“控制欲”是特别强烈的。这种控制欲,有它的好处和坏处。

对于顽皮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控制欲强一点,有利于让孩子走正路,不至于走歪路。

可对于有主见,有创造力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控制欲强一点,就容易抹杀孩子的创造力,也容易让孩子失去主见。

整体来看,控制欲太强,是弊大于利的。试想,总是控制孩子,不让他们有发挥的空间,那他们如何更好地成长呢?

古人早就说过,花盆里长不出松柏,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孩子是雄鹰,父母却把孩子关在鸟笼里边。有可能,本来可以展翅高飞的孩子,一下子就被父母的控制欲摁死了,愈发变得平庸。

三、缺乏“因时而变”的认知。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无不利也。”

人穷,就该及时变通。只要懂得变通,就能通过生活的考验,尽量在内卷大潮中站稳脚跟,暂时不会被淘汰。

“变通”一词,我们经常听到,但很多人都做不到。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家长、父母,观念已经固化了。而这种固化的观念,基本都是落后于时代的。

举个例子。一个家长是70后,那他所秉持的观念,是90年代的观念。而他的观念,真的适合在2024年的今天生存吗?肯定是不适合的。

如果他把这种观念传递给了孩子,孩子也依照90年代的观念做人,那孩子可以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吗?肯定是很难的。

十年人事几番新。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快了。十年前,没有人知道智能手机的功能如此之多。十年后的今天,竟然能一部手机走天下了。

父母,哪怕做不到与时俱进,也要鼓励孩子与时俱进。毕竟,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四、缺乏“尊重选择”的认知。

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尖锐的矛盾,莫过于观念上的冲突。

父母有这种选择,孩子有其他的选择。父母看不惯孩子有其他的选择,就会跟孩子闹矛盾。如此,关系就出问题了。

为什么父母很难接受孩子的“自主选择”呢?跟上文谈到的控制欲有关。

等于是,父母认为,我是怎么过一生的,孩子也应该这样过一生。

如果父母是大领导,那他们的想法,其实是没问题的。可如果父母是底层打工人,依旧过分要求孩子,这就有问题了。

试想,你是底层打工人,那你希望孩子也成为底层打工人吗?肯定是不希望的。既然自己的一套行不通,那就尊重孩子的主见和选择。有可能,年轻有活力的他们,会找到新的出路。

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主见,在儒家文化的环境里边,这是很难做到的事儿。这也是“阶层固化”的原因之一。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2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