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李服膺作为一个抗战前线的军长,他与日军死战10天10夜,谁曾想战斗刚

诸葛利剑 2024-03-09 19:33:45

1937年,李服膺作为一个抗战前线的军长,他与日军死战10天10夜,谁曾想战斗刚结束,就被行刑人拉倒棺椁面前枪毙,而在临死前行刑人却连说了三声“对不起”。这是为何? 1937年7月7日,日军全面进攻我国,面对敌人的凶猛攻势,我国军队誓死守卫中国。国军上将阎锡山提出了“大同会战”的作战方式,计划引诱日军深入大同,然后围歼之。然而,兵力不足成为了问题。于是,阎锡山召集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交给他重任,要求他拖延日军三天,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李服膺毫不犹豫地将兵力投入前线,亲自指挥作战,凭借军事知识和战术,屡次取得胜利。三天过去了,援军却迟迟未到,李服膺接到的是继续战斗的命令。面对日军的加强攻势,李服膺和他的部队坚守天镇十天,但最终力不从心,天镇沦陷,大同会战宣告失败。 战后,李服膺带领残军撤回雁门关,却接到阎锡山的召唤,要求他前往太和岭口参加军长级会议。李服膺心知自己难逃责任,但仍坦然前往,未料却遭到逮捕。阎锡山为了逃避责任,将李服膺作为替罪羊,陷害他放弃阵地、擅自撤逃。 李服膺被捕后,阎锡山迅速发起了所谓的“审判”。在法庭上,气氛紧张而压抑。李服膺站在被告席上,面对着充满敌意的审判官和旁听人员。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十分不利,但仍然准备据理力争。 审判官宣读了指控,声称李服膺在战时擅自撤退,放弃了阵地,导致了大同会战的失败。李服膺听后,情绪激动,他站起来,大声反驳:“军人当死沙场,这样不明不白就要处死我,我不甘心!”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那是阎锡山亲笔签发的撤退命令。他高声朗读,试图证明自己的无辜,证明自己是遵命行事,并没有临阵脱逃。然而,他的话语似乎被审判官和旁听人员置若罔闻。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阎锡山的支持者,对李服膺的辩解充耳不闻。 随着审判的进行,李服膺越来越感到绝望。他意识到,这场审判不过是一场闹剧,阎锡山早已决定了他的命运。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清白,希望能有一个奇迹出现。 但奇迹并没有出现。审判官在听取了所谓的“证据”和“证人”陈述后,很快就宣布了判决。李服膺被判处死刑,执行时间定在三日后。 判决宣布后,李服膺被带回了牢房。在那里,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几天,回想着自己的一生,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人,他们将因为他的不幸而遭受苦难。他的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但也有一种深深的无奈。 终于,执行日到来。行刑人唐增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李服膺的牢房。他知道李服膺是无辜的,但他也无力改变什么。他只能低声对李服膺说:“对不起。”然后,他扣动了扳机。 就这样,一个忠诚的军人,一个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英雄,就在一场荒谬的审判后,不明不白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成为了那个动荡时代的一个悲剧,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

0 阅读:2087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