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军的牢房里,一名女囚连声求饶:“别打了,我招,我全招。”没过多久,日军中计,替她杀了叛徒丈夫。女囚听说后,泪流满面,却如释重负。 这名女囚,名叫田仲樵,是一名地下党员。她的父母,原本就是我党地下工作者。耳濡目染下,她也成了一名,杰出的通讯员。后来,在她的影响下,他的丈夫荀玉坤,也加入了党的组织。然而,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个昔日的枕边人,竟然是个软骨头,他中途变节,成了叛徒。不但,把她卖给日本人,还险些将组织,拉入火坑。 那一天,她接到组织给的任务,穿上破破烂烂的衣服,打扮成一个叫花子,混在一帮乞丐中,打算蒙混进城。然而,一小队日军,却拨开人群,径直走到她的跟前。领头人手一挥,就有三五个鬼子,将她踹倒,绑了起来。她吃痛,大呼:“你们快放开我,你们抓错人啦!”那个领头的人,“嘿嘿”冷笑两声:“抓的就是你,带走!”这些人,像拎小鸡子一样,将她扔进监狱。此刻,她满腹狐疑,仔细回想一下,并没有一处露出马脚。而且,她每次出外行动,都会改变不同装束,日军很难认出她的真颜。可是,为什么这一次,鬼子好像知道她要来,就等她自投罗网似的:“莫不是出了叛徒?”她倒吸了一口冷气。 没等她想明白,鬼子就闯进牢房,抓她去审讯,逼迫她承认是地下党。在刑讯中,她将红烙铁、滚钉桶、老虎凳、辣椒水,通通尝了一个遍。她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皮开肉绽,但是从她口中,却只能听到虚弱的几个字:“我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你们抓错了人。”当她被拖下去时,她眼角余光,竟然在过道的拐角处,暼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丈夫荀玉坤。只见他,对着一名日军军官,卑躬屈膝,点头哈腰。那一刻,她仿如雷击一般,她心中有了答案,原来出卖她的不是别人,竟然是她的丈夫。她心痛的,难以呼吸。随之,又感到脊背发凉。心想:他把自己供出来不打紧,再牵连出其他同志,那后果不堪设想。 夜晚来临,她忍着剧痛,辗转反侧:一定要除掉他。这个念头,萦绕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天快亮时,她灵光一现,一个计划已然成型。没过几天,她又被提审了。这一次,鬼子刚要给她上刑,她就一脸惊惧地说:“别打了,我招,我全招。”此时,她一副被吓怕了的模样:“我是地下党,但是荀玉坤是我的上级,他是借出卖我,骗得你们的信任,实际上他是诈降。”此话一出,鬼子一怔。当然,他们对这个女人的话,肯定是半信半疑。但是,同样也对荀玉坤,产生了怀疑。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军对田仲樵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们不再对她施以严刑拷打,甚至允许她在牢房中进行一些轻松的劳动,如洗衣服。田仲樵抓住了这个机会,她主动承担起洗衣的工作,以此来掩饰她真正的意图。 在一次洗衣的过程中,田仲樵意外地在牢房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支笔和一小块纸。她心中一动,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的计划增加一把火。夜深人静时,她借着微弱的月光,小心翼翼地在纸上写下了一条信息。信息的内容是假造的,大意是她的丈夫荀玉坤已经取得日军的信任,并将长期潜伏,等待新的任务。她知道,如果这条信息落入日军手中,必定会引起他们的怀疑,进而加速她丈夫的灭亡。 为了让这个计划顺利实施,田仲樵决定将这张纸条偷偷缝入她丈夫的衣领夹层处。这样一来,即使是例行的搜身检查,也有可能发现这张纸条。她趁着夜色掩护,悄悄将纸条放入丈夫的衣服中,然后小心翼翼地缝好,确保不留痕迹。 果不其然,几天后,在一次例行的搜身检查中,日军发现了藏在荀玉坤衣领中的纸条。他们立即将荀玉坤拷问起来,试图从他口中得到更多的信息。荀玉坤面对突如其来的指控,不断地喊冤,声称自己对此一无所知。然而,日军对他的辩解置若罔闻,认为他在故意隐瞒事实,证据摆在眼前,他却仍然死不认账。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对荀玉坤失去了耐心。他们认为,既然已经有了足够的证据,再给予他机会只会白白浪费时间。最终,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荀玉坤被带到了刑场,没过多久,一声枪响,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这一晚,田仲樵蜷缩在牢房的角落里,泪水模糊了双眼。她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丈夫的哀悼,也有为自己计划的成功而感到的如释重负。她知道,虽然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大的正义,但这段经历将会成为她一生中无法抹去的痛。 在日本投降后,田仲樵终于获得了自由。她后来成为了一名东北烈士纪念碑的讲解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战争的残酷和正义的重要性。她的故事在2004年被央视的《寻找英雄》节目报道后,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心中不朽的英雄形象。
1939年,日军的牢房里,一名女囚连声求饶:“别打了,我招,我全招。”没过多久,
诸葛利剑
2024-03-08 19:33:38
0
阅读: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