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灵修院女主唱能够坦然赴死?

作忠评影剧综 2024-03-06 13:08:40
其实,把周处除三害 类比《杀死比尔》就明了,要什么逻辑,爽就完了。 后现代主义的宗旨就是把一切通俗化、解构化,不要晦涩难懂,追求简单易懂,过瘾、痛快,情绪价值最大化比什么都强。 有时候并不是每个镜头、角色,导演都会赋予意义,如《疯狂的麦克斯4》中战车上的喷火吉他手,他的存在对于全片无关紧要。 可让他在那摇滚,看起来就很酷、很帅,给废土科幻增加了朋克范儿,连温子仁都说过,将来自己拍大投资电影时,也要整这么一个有“资”有味的角色。 但这类设计导演往往不会给出解释,任凭观众猜想,过度解读也好,合理推理也罢,对影片而言都是利大于弊,如果导演给出了标准答案,电影瞬间黯然失色。 若是从角色角度看,坦然接受死亡是她当下的最优解。 女主唱是个明白人,他们为了捞钱毁了许多家庭,也背上了不少人命,出去也不好过,而且习惯了众星捧月,发号施令,突然无人追捧比杀了她还难受。 所以她选择赌一把,赌陈桂林不会回头,赢了继续作威作福,输了也无所谓,反正也在预料之中,走与不走已经不是一个问题,都是必死局,何不站着死。 若从鞋教的角度看,不能以正常人的视角对待他们的行为。 她与信徒都是盲从者,死亡是新造,爆头是迎着子弹,紧紧跟随,不需多想,一起飞翔,新造的人,殉道者为道而死,她的内心是充实、浪漫、伟大的,死是成全。 若从爽片的角度看,这样的设计观众看得带劲,还有利于票房,还留下不少遐想,口碑随之提升,热度紧随其后。 黄精甫在功利为先的香港电影浸淫多年,太懂观众和市场想看什么了,商业片能赚钱才是王道,赚钱才有机会继续拍片,不然都无从谈起。 其他导演可能想的多,但就黄精甫来说,那套晦涩难懂的东西,观众一知半解,他讲深刻、严肃的概念往往都很虚浮,符号化,论据支撑不了论点,都难以落地。 由此可知,女主唱能够坦然赴死是黄精甫能做到的最好的选择,他并没有想到那么多,这不是贬低,能够把商业片做到中等以上已经强于大多数导演了。 商业片是为观众服务的,只要观众看得舒服,管他三七二十一。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