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讯 寒气终于还是传到了招商银行。
4月29日,招商银行披露2024年一季报,1-3月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下降4.65%;实现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下降1.96%,同时净利差持续收窄,昔日的“零售之王”颓势尽显。与此同时,各类罚单和投诉络绎不绝地向招商银行奔来。
营收净利双降
作为“零售之王”,过去,招商银行的优势主要在财富管理,较主动的销售性营收在行业中出类拔萃,使得银行业较为保守的收入结构呈现了一定的进攻性。但随着股市的持续低迷和行业基金的降费,销售性收入的两大法宝,交易手续费和基金佣金双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根据业绩报告,招商银行1-3月实现手续费和佣金收入202.04亿元,同比下滑19.44%。其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大降32.59%。很显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保险、基金、信托等产品,不仅卖不出去了,还得面对赎回带来的份额收缩。
除了优势业务萎缩,传统业务也面临着困境。招商银行,或者说整个银行行业的主要收入,都来自于利差收入。根据公司报告,一季度,招商银行净利息收入就同比下降了6.15%,为520亿元,而利差收入占据了公司收入的半壁江山。
银行产生净利息的资产,主要分别是贷款和垫款、投资、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和存拆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而拖累招商银行的,主要就是贷款的增速。
由于近年来宏观的走弱,社零也持续低于预期,经济下行下企业和居民开支欲望都受到限制,一方面出现了债务挤压下还不出债的,一方面又造就了经济正常的都不想借债。银行空有借债储备,贷款利率一降再降,但怎么推销都放不出贷款。招商银行个人信贷产品“闪电贷”利率一降再降,已经到了3%左右。
“银行茅”风光不再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级市场,今年以来银行股风格强劲,整个银行板块年内上涨约22%,但主要是防守红利风格下的四大行的迅猛抬升,对于曾经主动性强的招商银行来说,却并没有跑出超额。招商银行的PE已经降到了6倍以下,相比于银行板块整体几乎已经失去了估值溢价,再不孚“银行茅”的盛名。
2019年-2021年的机构抱团牛市,带领着“茅”指数或者说漂亮50风格的大白马打出了一波无法匹敌的赚钱效应,招商银行在2019年1月-2021年5月短短两年半不到的时间内,涨幅就超过了155%。
随着沪深300的见顶,风格的转换,市场进入存量博弈阶段,这一萎靡,就萎靡了三年。
使招商银行股价下跌的甚至不是净息差的持续收窄,不是不良率的激增,更多的是牛市的预期落空之后,财富管理的梦想的幻灭。
张坤在招商银行的历史高点重仓买入之后,一直坚守到了23年四季度才出现减仓动作,虽然他在基金定期报告中仍然坚持优质公司的长期回报预期是很客观的,当前的低估值只是悲观预期下的错误定价,大家需要耐心。
但是,亏了那么多,面对赎回压力,面对遥遥无期的净值反弹,该割还是得割。在最新的数据中,张坤在管的三只产品,已经有两只的重仓股名单没有了招行。
距离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说“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已经整整两年。现在,已经很难有企业说自己还没有感受到环境的寒意。招商银行也便这样被困在冬天,谁也不知道还得要熬多久。
罚单不断,投诉不断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招商银行的投诉多达3万多条,内容涉及暴力催收、擅自开通信用卡增值服务等。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网友投诉招商银行,称去招行办储蓄卡以便领工资,结果被柜员忽悠办了信用卡。还有网友称,“招行的金葵花真是坑,升了金葵花配了理财经理,一上来就是忽悠理财,结果买了10万亏了5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招商银行风波不断。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2022年第四季度,招商银行在理财类业务投诉量中以336件高居榜首,占投诉总量的6.4%,排名第一。
从监管处罚上来看,2023年1月,招商银行因涉及13项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警告并罚款3423.5万元。同年6月,又因房地产贷款业务违规被罚金额超千万元。
刚刚过去的6月,招商银行成都、哈尔滨两地分行在同一天收到了百万级罚单,其中招商银行哈尔滨分行因多项违规被黑龙江监管局处以240万元罚款,而招商银行成都分行则因更为严重的违规行为被四川监管局罚款290万元,两家分行合计被罚530万元。
7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因提供隐瞒重要事实的资料、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日前被罚款合计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