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首诗稿费700块,写作养不活自己

董承评文学 2024-03-05 12:14:03
· 前几天收到一笔稿费,710块,来自一个杂志发表的四首诗。 纯粹稿费收入,这两年只是聊胜于无。写得少只是原因之一,即便写作数量翻番,不,翻十倍,依然养不活自己,这是实情。有写小说的朋友,一年的产量,两三个小说,十万字,稿费标准有高有低,加起来也就五六万。 当然,这是在严肃文学领域(如果真有所谓严肃文学的话)。 写诗的收入,在各种门类的写作里面,以稿费论,还在末尾。诗集不好卖,少有版税;发表呢,一首诗两三百字,一个字一块钱,算是高标准了。再多的诗,也只够吃饱。 小说改编成影视,原地致富;散文,字数多,情绪价值足够,结集就能卖;诗的“别业”比较少。 前几年,一首诗被一个朋友看中,花1000块买去做茶,这好像是我比较值钱的一首诗;去年,一家酒店做“诗签”系列,选诗印在卡片上,放在酒店房间,选了我的10首诗,每首似乎是200块——这两种形式,虽然金额不高,我都很开心,因为是“别业”。 这两年很多写作的时间,转移到自媒体上,书读得多了,写得少了。是否得不偿失,现在还不好说。我去年弄了个本子,700多页,写一首诗就抄一首,并且在记录在上,也有几个月没有记录,因为真的几个月没有写诗了。但本子在(还是那个700页的本子),笔在(笔我基本就在两支派克中间切换),就构成一种催促。 写作立命。写作之外的一切,都只是安身。 晚上,把过年时写的两首诗改定,抄下来,用的是派克黑色宝珠笔,这支笔,算得上是我的福星:我去年底写《红楼梦》笔记用的就是它——比较幸运,最终关于《红楼梦》的长文还是写出来了。 一首叫《共享沉默》,写的是两个i人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的惬意和无压力。不以沉默为尴尬,这是很舒服的状态。 一首叫《活到死》,写的也许是一种爱情:同床共枕,也同生共死。但总有人要先走,如果走的时候,有另一半陪着,死也变得不那么可怕了。重要的是,后死的那个人,可以平静地,慢慢地活到死。孤独之人,对死亡已没有恐惧。 写出一首满意诗,我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胜过得一个文学奖,也胜过出一篇爆款笔记。诗是真正的“金不换”。所以,写诗的人,多半怀着“穷且益坚”之心。只要不饿肚子,有基本的体面生活——工作,自媒体,甚至当签约作家,都是维持基本的体面的方式——我乐意写诗,现在可以引用辛波斯卡了: “我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