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我就叫胡适了

泽睿谈文学 2024-03-04 00:52:06
从此以后,我就叫胡适了。 ——胡适 [星R]大众所熟知的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率先摇旗呐喊的鼓手、因为留学时期写下“打牌日记”成为如今卷到想躺平学生的内心代言人、还有他的婚姻,渴望自由恋爱最终困在包办婚姻里还发起怕太太协会让张爱玲羡慕不已。 [星R]这个一直提倡宽容理性、温和改良,坚持独立精神乐观的人在他的《四十自述》里提及自己写自传的理由,并非因为“传记热”,而是曾经劝说的朋友如林长民、梁启超等人都未及书写已然离世,1891年出生的胡适经历了太多的时代变迁,所以他极力劝身边的朋友写自传,“我们呢赤裸裸地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地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星R]除去文人用文字维护自身形象外,这本《四十自述》曾作为耶鲁大学的教材,可见书中带给大家的文化与历史视野。读过全书,最大的直观感受这是另一种层面的《朝花夕拾》,能够见到胡适的可爱与温柔。胡适本意分三段,留学前包括第一篇父母结婚,留学七年,归国以后来概述自己四十年生活,但最终只有第一段的六章,与附录,包括年表,作品列表。胡适留学美国的故事就在他的日记与写给母亲与朋友的信件,以及发表的文章中窥见全貌。 [星R]《四十自述》第一篇为《我的母亲的订婚》,“小说般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女孩顺弟的故事,小说体来追写一个传记,可以说是小说的想象补充与历史叙述的完美结合。 [星R]按照时间线,这六篇文章,写到三岁父丧、搬家上学堂,母亲的眼泪换来了自己上学的机会,念着父亲编写的四言韵文与学堂里的古典文学,尤其是那些“笑话说”,可以说这些小说书开启了胡适后来的研究方向。对于母亲,胡适充满了感激。“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们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星R]在传统文学中找到了思想的反叛,如《从拜神到无神》;外出求学崭露头角少年成名,通过《竞业旬报》有了发表思想和整理思想的机会,也训练了白话文,成为自己的工具,见《在上海》;卷入中国公学学潮事件、家中破败成为英文教员,苦闷之下“堕落”打架进了巡捕房,担心考试不过丢人,给自己起名为“胡适”,见《我怎样到外国去》。 [星R]清晰的时间线与上帝视角可以从文字中看到胡适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形成与思想转变,尤其是他的母亲背后的付出与严厉的教育,还有在新旧更替思潮中一个有志青年的困惑、失落、觉醒与不断试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