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湖几十年前长这样?我不说你怕是认不出

湘江融媒 2024-10-21 15:28:51

如今的洋湖,已经是长沙城里有名的“时尚城区”了,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有新区城市馆、李自健美术馆等各种馆群,有宜家、荟聚、洋湖水街、京东mall等大型商超。

无论是住在这里还是来这里玩,都变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当时钟转回几十年前

它是怎样的呢?

洋湖以前叫“洋湖垸”。多的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垸”这个字在这个语境里是指沿江、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农业区。被叫洋湖垸的时候,它还属坪塘镇管辖(坪塘在上个世纪还属于望城县的地界),这个名字直到1995年才改变。

地势低洼是这里的明显特征,土地肥沃、水域近万亩,但也因为这些特征,导致早年的洋湖垸旱涝成灾,“洋湖好大丘,十年九不收”这句民谣就是真实写照。

▲靳江河迂回曲折流过老洋湖土地

1970年,洋湖当地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硬生生地给靳江挖出了一条一千四百多米的新出江口,把蜿蜒的靳江拉直,加上1973年洋湖垸开始实行田园化管理,修建了机耕大道和排水、灌溉设施,解决了部分水患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末,洋湖垸凭借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一跃成了长沙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长沙农贸市场里一半的韭菜和葱都来自洋湖人民的辛勤耕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大河西先导区成立以后,政府大力改造、开发洋湖。用“裁弯取直”的方式改造原本过于曲折的河流河道,沿河流两侧也修建了完善的堤坝和排洪工程,并且在入江口与湘江大堤连接,形成一个稳固的抗洪防线,这才解决了困扰当地居民已久的“涝害问题“。

大多数洋湖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变化始于2008年。那一年开始,地里的韭菜和葱被清除,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现代高级的建筑。那一年,多年的“泥腿子”洋湖人洗脚上岸成为了城里人。

▲2009年12月30日,洋湖居民张小泉在洋湖村小院子组的老宅前留影。

▲2019年7月2日,张小泉的老宅原址已高楼林立,变化翻天覆地。

▲如今的洋湖片区

那一年,洋湖全面推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09年,第一批计划退出的老工业企业全面实现停产,10余家非煤矿山、30余家污染企业全部淘汰。

▲2009年,即将启动建设的洋湖周边农田。

昔日饱受水患的洋湖垸,历经三十余载破茧成蝶,变成拥有大王山、靳江河、柏家洲、洋湖新城的洋湖片区,实现由一产变三产、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的历史性巨变,成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洋湖人笑称没有人比他们更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那新区城市馆这片地方曾经是什么样的呢?新区城市馆离洋湖国家湿地公园步行仅200余米,多年前曾是一片耕地。

洋湖湿地这片区域古名“瓦官口”,是靳江入湘江口的湿地,后来发展成为湘江的泄洪区。

上世纪70年代,这里逐步变成了长沙近郊的蔬菜基地和人口杂居区。因大量人工种植韭菜和大葱,挖塘养鱼导致自然植被损失殆尽,水系破碎不堪。

同时,含浦、坪塘和洋湖片区每天产生的约3万吨生活污水直排湘江,严重影响了长沙市民的生活饮用水安全,也严重威胁着湘江的生态安全。

彻底的改变源于2011年4月。那一年,洋湖湿地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决定用“生态治污”和“水生态修复”的工程思路改造这片区域。

借助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恢复相结合的手段,洋湖湿地逐步“退塘还湿”“退城还林”,改造河流和湖泊湿地近110公顷,沟通近50个小型沟渠和水塘,修复41公顷水体生态修复区,改造缓坡岸带近14公里,完成近自然原型水岸7公里;人工恢复和营造植被类型62个;恢复栖息林65公顷,生态系统不断健全。

如今的洋湖湿地,水系联通、生物多样,汇集动植物1800余种,绿化覆盖率超过90%,负氧离子含量超出中心城区6倍多,每年可固定吸收二氧化碳量约6500吨,可调蓄洪水120万立方,成为长沙真正的绿肺、绿肾和绿芯。

2014年,李自健决定在家乡建一座“李自健美术馆”。契机是,当时的长沙洋湖地块欲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文化交流、展示中心,李自健受邀在此建馆。是年5月,美术馆正式开工,2016年10月正式开馆。

▲航拍正在施工中的李自健美术馆。

2023年10月,湖南湘江新区城市馆正式开放,和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三馆”相互联动、功能互补,形成新区极具人气流量的文化地标,市民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感受湖南湘江新区建设成就和发展规划。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