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本书,积灰的《资本论》敢拿出来了!

醉柳探文学 2024-03-03 00:11:13
◾《资本论的读法》/ 杨照(著) 📚就像历史爱好者一定想去读《史记》、《资治通鉴》,对政z或者经济感兴趣的朋友,也必然以通读《资本论》为傲。只是原籍篇幅宏大,理论深奥,若非积累了相当的各科学识,读起来肯定吃力。 📖术业有专攻嘛,但兴趣就是蕞好的老师,有了啃下这大部头的兴趣,那就好办,接下来就是找对方法。杨照老师的这本导读书确有帮助,作者没有按部就班从头到尾对原书一一解读,而是化繁为简,让读者以小见大,能从身边息息相关的例子去窥探这部著作。 💰都说谈钱伤感情,但在这个社会里,在《资本论》的范畴中,这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古早的时候,人们只是把货币当工具,去交换想要得到的东西。现在回看过去,我很难想象那是个多么“纯粹”的时期。马克 思指出的“异化”,当然也包括货币的异化。本来的工具,量变产生质变,摇身成了人们的目的。 商品之所以为商品,有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就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你要买电脑,是你需要用电脑办公、娱乐和上网,这就是其使用价值;你要买手机,那它的使用价值就是能与亲友沟通、随时随地玩游戏追剧等等。你要买车,当然是为了出远门方便嘛,这很好理解。 🤔那资本介入后呢?当物品被一一明码标价,我们对物品原始的欲望,还能直接和它们的使用价值挂钩吗?买包包不只是为了装,可能是为了“装”[暗中观察R];买车也不一定为了出门方便,也有可能是老丈人和丈母娘觉得好事近了更“方便”……像我在浏览剁.手app也常被价格牵着走,为了那几块优.惠,买了本来没那么需要的东西[石化R]。 🧨再谈谈房价的一路狂飙,《资本论》里也能找到解释! 先说一个概念,货币是可通过一个循环之后实现自我增值的。有个公式是“G-W-G(货币-商品-货币)”,后一个“G”的预期是远大于前一个“G”。 假如一些地方把土地作为财z支柱来维系公共支出和城市基建,也以此吸引投z。这种依赖,必然会把两头预期值拉满,后果会怎样呢?在书中,作者借历史上荷兰的“郁金香狂热”来解释何为“泡沫🫧”,何为“假性增长”,轻易就能看明白。 🌿拿出或已沦为案头装饰用的原著吧,这下别再畏难了~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