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在李白杜甫思想里的精神突围

泽睿谈文学 2024-03-03 00:05:11
[星R]《李白与杜甫》写于1967年,在这段特殊时间出书,且无前言后序,就会被各种解读,但如果看建国后李白杜甫的研究就会发现,当时的“诗圣”杜甫正好符合文学发展主流思想,而李白这个浪漫主义者陷入政治的纷争,其个人精神与当时是不符合的,所以郭沫若应该是希望打破文学定势,用自己专业的解读重新定义李白与杜甫。如果关注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之路,他一直是有着创新的勇气。 [星R]全书用简练清朗的历史研究笔法把两位诗人生平事迹娓娓道来,对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场景,知己好友等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一个真实的李白与杜甫,深刻剖析两位诗人的生平境遇、行为和思想清晰呈现他们的艺术成就、个性气质与精神境界。同时全书涉及盛唐的历史、文化、诗的流变等,包括当时历史文学界的李白杜甫研究成果进行严谨的考证,以历史史实为经,以其经典诗歌为纬,相互印证,如学者李斌撰写《有关郭沫若的五个流言及真伪》一文中特意举出《李白与杜甫》的例子。 [星R]郭沫若对李白和杜甫都是辩证地看,既看到他们高尚、可爱的一面,也看到他们庸俗、功利的一面。这才是郭沫若对李杜的态度,而并非有些学者所谓的“扬李抑杜”。 [星R]“李白篇”中第一篇就是讨论李白的出生地,郭沫若治学严谨,旁征博引,不仅反驳了李白诗文中对自己家世渊源的解读,还针对陈寅恪对西域与李白是个胡人的观点分条论述。试问李白是胡人,5岁入蜀的他博览群书,儒道释三家典籍皆通,最重要是通过李白的诗歌里对胡人的态度、样貌描述可以看出李白是胡人观点的不靠谱,李白自述是李暠九世孙家世也在诗歌中得到反证。对李白家世的争论正说明了李白庸俗又洒脱的个性。 [星R]而“杜甫篇”里关于杜甫嗜酒与杜甫之死这桩文学公案,郭沫若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李白斗酒诗百篇,但谁能想到杜甫也不遑多让。郭沫若钻进杜甫的诗歌中,从年少意气风发的“形豪业嗜酒”,和李白相聚时期的“痛饮狂歌空度日”,直到自己临终前沿途一直在饮酒,这部分郭沫若写出了杜甫的豪情自得,掉下马来拄着拐杖和朋友们一起开怀痛饮,好不痛快!郭沫若此处连用数个感叹号,仿佛也是发自内心和杜甫共饮同乐,这是属于盛唐的气韵。 [星R]而关于杜甫之死,历代都美化死因。郭沫若提出了死于牛酒的合理性。关于杜甫是食物中毒而死,这就见仁见智,如今在五种杜甫死因中更为广泛的说法是杜甫死于消化不良。郭沫若在文中如此笃定,大抵也是为了反驳当时文坛美化杜甫死因的武断认知。
0 阅读:0
评论列表
  • 2024-09-25 14:58

    李杜,浓墨重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