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初,山东下崖村,八路军战士赵友金埋伏敌人太专注,没听见撤退命令。敌人上来时,他喊:班长,我要开枪了。才发现身边已空无一人,此时日军已到眼前。 在1945年的寒冬里,赵友金与战友们在山东下崖村执行一项重要任务。他们的目标是阻截一队日军,防止其抢夺当地粮食。赵友金,这位来自莒县西坡村的年轻士兵,于1944年8月加入了八路军。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训练,他终于被认为是一名真正的士兵,手里拿着分到的那杆枪和10发子弹,感到无比珍贵。 赵友金在入伍后的第一个月就经历了他的第一次战斗。那是一次支援兄弟部队的行动,被战友们称为“打援”。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八路军士兵们依靠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赵友金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色,他的枪法准确,成功击倒了几名敌人。 随后,在源河镇北山的一次战斗中,赵友金和战友们负责掩护当地群众撤离,阻挡敌人过河。尽管赵友金担心子弹不足,但在排长的鼓励下,他理解到,在战场上,每一次开火都是为了胜利和生存。 这次在下崖村的战斗,赵友金更是展现了他对任务的高度专注。在敌人接近的关键时刻,他完全沉浸在瞄准的过程中,以至于没有听到撤退的命令。当他意识到自己被留下时,面对眼前的日军,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勇敢地开火,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先头部队。 这次经历不仅让赵友金在队伍中赢得了尊重,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士兵,面对敌人时,坚定和勇敢是最重要的。他从此不再过多担心子弹的数量,而是更加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战斗技能。通过不懈的努力,赵友金最终成为了连队中的神枪手,每一次出击都能精确击中目标。 随着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赵友金并未停下他的战斗步伐。作为一名八路军的战士,他与众多同志一起,迅速转战至国内,参与了解放战争的关键战役——淮海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赵友金展现出了卓越的战斗技巧和勇气,他所在的部队负责切断国民党军队的后路,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淮海战役结束后,赵友金又随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这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在渡江战役中,赵友金所在的部队负责攻占重要的江防要塞,经过数日激战,最终成功占领,为解放南京奠定了基础。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赵友金的英勇表现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在第一次军衔授予仪式上,他被授予大尉军衔,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英勇战斗的肯定,也是对他多年军旅生涯的嘉奖。赵友金对此深感荣耀,但他并未因此自满,而是继续在部队中发挥余热,致力于年轻战士的训练和教育工作。 1982年,赵友金年满60岁,按照国家规定退休。离开了军旅生活几十年,他选择在无锡干休所安度晚年。尽管已经离开了战场,但赵友金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军队的建设,他经常与来访的青年分享自己的战斗经历,鼓励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年复一年,赵友金的故事在干休所内外传颂。他那种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力量。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参与过那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但赵友金的事迹却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后来者继续前进。 如今,赵友金已经是95岁高龄,他的身体虽然不如从前,但每当谈起往昔的战斗经历时,他的眼神依然充满力量。在无锡干休所的日子里,他以一个老兵的身份,见证着新中国从成立到强大的历程,他为自己能够为这个国家的解放和建设做出贡献而感到骄傲。赵友金的一生,是对国家、对人民深深的热爱和忠诚的体现,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
1945年初,山东下崖村,八路军战士赵友金埋伏敌人太专注,没听见撤退命令。敌人上
诸葛利剑
2024-03-02 21:32:37
0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