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R]牛津大学教授马丁·古德曼的《罗马与耶路撒冷》书开头就指向公元70年耶路撒...

泽睿谈文学 2024-02-28 00:03:53
[星R]牛津大学教授马丁·古德曼的《罗马与耶路撒冷》书开头就指向公元70年耶路撒冷巨大灾难,犹太人与罗马人的冲突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作者研究方向从罗马与耶路撒冷两个城市发展变迁为切入点,两大文明碰撞之下这两面镜子映照着人类的思想,也映照着外部世界。读懂了这部书,也许就会理解了宗教的传播与民族间的愈演愈烈的根源所在。 [星R]罗马与耶路撒冷地缘距离2500公里,古罗马时代从罗马到耶路撒冷最快13天。在《罗马的敌人:撼动帝国的蛮族》一书中写罗马城在历史上也曾经数次被蛮族入侵洗劫,但罗马能让侵略的蛮族也融入罗马精神之中,来了罗马,你就是罗马。崇尚力量的“永恒之城”罗马会让人想起斗兽场、勇士与法治,而耶路撒冷身为“圣城”代表着奇迹和精神启示,两座城市文化共通,希腊语为权威语言,无论是建筑还是经济文化都有着相似之处。共享地中海经济贸易成果与希腊文明的挪用化为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质。 [星R]军事征服带来的政治霸权让罗马城走向辉煌,而耶路撒冷财富和地位通过宗教热情来获得。在整个地中海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跨国朝圣需要罗马的保护。作者借用当事人约瑟夫斯的记录这两个国家的人口、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来展开分析,耶路撒冷的繁荣更多建立在外圈罗马世界的统治之下。书中能够典型说明这两座城的关系案例就是犹太国王亚基帕,他因缘际会处在克劳狄核心朋友圈中,以个人友谊为自己牟利,罗马人视他为政治工具,两者达到了双赢。 [星R]第三章标题“多样性与宽容”可谓扭转了对罗马的刻板印象,希腊民族志学者作品加深了罗马新社群的概念,历史地理学家记录的辉煌与过去都让精英阶级能够接纳多元文化,罗马城也成为当时多民族的世界之城。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和平共处的局面如何打破?并不是一个战争的偶然爆发,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比如身份认定问题,罗马人明了自己身份的重要性与价值,而犹太人身份不是来自选择,而是出生,并且接受耶路撒冷的显赫地位。罗马人身份认同另外一点就是罗马城的中心地位,这就与“圣城”耶路撒冷之间产生了嫌隙。此外还有时间认知的不同,一个指向现在,一个指向圣殿与永恒。 [星R]作者引用了大量处在那个时代的学者作品与数据来分析两种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最终造成了犹太人要“学会在一个日益嫉妒教化的社会中生活。未来的许多个世纪里,他们在地中海社会中外来者的身份被固定了下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