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为生育与否而害怕,不再因身为女性而愤怒(二)

之桃开心生活 2024-10-18 03:01:37

我们很多人对生育和母亲的经历了解得很少,尤其是中年女性的生活。当我自己有了孩子后,母亲才告诉我她曾经流产的经历。之前,她从未与我谈论过她的生活,甚至她生育的事情。其实,年轻的女性对年长女性的生活很感兴趣,因为她们想知道自己到了那个年龄会面临什么。

1.跨代际的女性经验:从沉默到交流

作为孩子,有时候会像看另外一个妈妈一样去观察和理解。很奇怪的是,一些不想生育的人看后的感受是,“很好,我现在不想生育也很幸福。”而那些已经生育的人则认为:“很好,我现在生育了也很幸福。”这样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所有人似乎都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没有人因此抵抗自己的选择,而是觉得生育跟他们想象的一样,既有痛苦和牺牲的部分,也有自我发展和爱的部分。这种经验的共通性或者说女性命运的某种汇聚,在荞麦的书里也能看到。书的开头有一段很有趣的内容,谈到是否要生孩子的犹豫。那段时间我看其他女作家是怎么处理生育这个问题的。

每当看到一个我喜欢的女演员出现,我都会去查她有没有生小孩,以及她的亲子关系。记得书中提到一些名人,比如某位演员生了小孩后抛弃了,后来又生了一个;桑塔的儿子关系也不错。这种学习不仅是为了准备生育,更是试图在他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命运和合理性。当时我不知道尚野晴可以选择不生小孩的生活,我可能会在选择上多一个选项。就像面对一个天平,一边是生了孩子的芸芸众生,不管他们的亲子关系如何,另一边是没生孩子的情况。喜欢的作家村上春树当年也是我的偶像,因为他没孩子,我觉得我也可以不生。

后来我才意识到,他是男性,所以这个例子其实并不适用。我现在更想知道那些男性作家的妻子是怎样想的,尤其是他们面对生育问题时的心路历程。比如村上春树在早年与父亲决裂,后来又试图理解父亲的心态,但我更关心他妻子的感受。此外,无论男性作家如何成功,他们从不会有类似的天平来衡量是否生育。我怀孕是在2016年,当时还不了解性别差异对生育决定的影响,也不懂我与村上春树之间的阶级差异。

2.生育选择的平衡:不同人生路径的共存

男性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天平,他们不会去查阅另一个成功的男性是否有孩子。这种想法非常女性化,尤其是在犹豫是否生育的时候。坦承地说,当时因为觉得自己成不了一个很好的作家,文学理想没有实现,才犹豫要不要生小孩。女性在受挫时,常会在中年找到生育这个出路。这种自我暴露其实令人震撼。假如我的写作很成功,我完全可以抵抗生育的念头。但世界给我的挫败让我缩回到日常生活中,而生育这个决定变得更容易和顺理成章了。荞麦在书里也非常详细地描述了生产过程,让人感到震撼。如今,在公共空间里对生育痛苦的讨论已经非常普遍。这种描述无论是对经历者还是对旁观者,都是一种真实而有力的表达。

生育和身体转变这个话题,涉及到很多医疗信息,有时甚至是血淋淋的过程。当我看到你写的文字,我感到非常痛苦,甚至吓到了。你在写这些赤裸的身体性部分时,是否需要小心处理写作的尺度和方式?作为女性,你怎么看待生育身体性的这一部分?我认为生育身体性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彻底描写。我不清楚其他女性的感受,但我从小对自己的身体很不在乎甚至逃避。

我们的身体似乎被放在公共空间,任人点评和评判,因此我们与自己的身体既亲密又有隔离的感觉。而生育让我彻底拥抱和感受自己的身体,生育后,我觉得身体完全属于我,因为所有感受和痛苦都是我在承担。我并非剖腹产,而是自然分娩,这是一种极大的创伤。

刚生完孩子,腹部因为有血和其他未排除的东西而鼓起,我时常回想起这些经历,认为身体创伤是完全融合自我身体的过程。可能男性通过战争或者对抗感受到类似的创伤。生育之后,我的身体和意识完全融合,我觉得必须具体描写这些身体感受。作为对身体不羞耻的女性,我在写作时更能坦然面对这些话题。我最近看华丽的脱口秀,她努力突破亚洲女性对身体的边界,我认为这很好,对身体的羞耻感过多限制了我们自由。

在书中,你提到换衣服时的坦然,其实对自己的身体有真正的认识。我以前没有这种意识,这可能与我的生活经历有关。生育之后的屎尿屁部分也是我思考的问题,因为手术后的排气和排液是康复的重要指标。这种生理现象表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强大。许多博主成为母亲后,拍摄育儿的vlog,讨论如何喂养和让孩子睡觉,这些都是复杂且有争议的话题,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方法和选择。写这些内容时,可能会面临与讨论敏感政治话题一样大的争议。

3.身体与自我:生育经历的深刻影响

你会担心自己的分享是否会遭到其他母亲的质疑吗?你是否担心她们会觉得你的做法不正确?在我写书的时候,我确实删除了一些建议和科学知识的部分。首先,我认为这些内容不应该由我来传达。其次,我认为表达育儿中的困难本身,就已经能够与许多母亲产生连接和共情。每个人都会遇到育儿的困难,而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主要提供了一些最基本的解决方法,重点在于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而不是解决它们。

比如,当我讨论孩子吃饭的问题时,我不仅仅是在谈论育儿,更是在反思我们对吃饭这件事的态度。我们是否在家庭餐桌上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什么很多家庭在吃饭时彼此不交流,反而玩手机?我们的父母那个年代,吃饭是全家人一起聊天的时间,但现在很多家庭却变成了各自吃饭、各自玩手机。有些父母对吃饭非常焦虑,甚至传递这种焦虑给孩子。

我也曾反感父母那种“吃饭是最重要的事”的焦虑,但自己当了母亲后,发现自己也摆脱不了这种焦虑。在育儿的过程中,我发现育儿知识一直在变化。这些知识在短时间内可能都会有所改变。我刚生孩子时,很依赖西方科学育儿知识,但后来发现东方的家庭关系在育儿早期有其独特的优势。东方的亲子关系更为亲密,这种文化背景让我改变了很多想法。

4.育儿经验的分享:超越具体方法的情感共鸣

孩子刚出生时,我们会按照西方的方式,把他们单独放在小床上独自睡觉。但后来发现,我们东方文化中的亲密关系也是宝贵的。我开始意识到那些育儿理论可能只是一些参考,每个孩子和家庭情况都不同。育儿方法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有的妈妈按照西方科学育儿方法养育孩子,成功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我尝试学西方方法却屡屡失败。同时,我发现西方现在的育儿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不希望在书里写太多具体的育儿知识,而是想让书的阅读时间更长,让几年后的母亲们也能读到它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经验分享。

我通过这本书,探讨的是一种情感交流和经历分享,而不是具体的育儿方法。每个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都会经历沮丧和尝试,认识到孩子的同时也在重新认识自己。我们都会碰到一些自以为理所当然的问题,比如吃饭和睡觉的问题,这些都涉及到家庭内部的动态与文化传统。每一个新手父母都在摸索中前行,无论你选择哪一种育儿方式,最重要的是与孩子建立真正的亲密连接与理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