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废除了一项进行了17年的绝密工程,该工程由毛主席和周总理共同决议,然而在主席去世后,邓小平却下令废除即将完成的工程,那么邓公为什么要这么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4年8月,为了能在美苏的夹缝中生存,中国于同年10月份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可仅仅有了核武器还远远不够。 自从中国成为了拥核国家后,美国便煽动一些国家开始抨击我们,并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导致其他国家对我国防范有加,中国至此陷入了孤立无援状态,全国每天都要提防来自外部的威胁。 进入到1965年,毛主席认为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于是与周总理进行了一场秘密会谈,为了能继续生产出更多的核弹头,他们决定建立属于自己的核工厂,二人的谈话结束没多久,一项被命名为“816工程”的计划便至此展开。 这项工程被列为绝密计划,一旦建成后 它将成为我国核武器的重要军工基地,经过专业人员的实地考察,最终将地址定在了重庆涪陵白涛镇内。 1967年年初,工程兵第54师突然接到命令,迅速前往四川涪陵山区,除此之外国家还抽调了三个建筑公司、重庆当地的部分民工以及各种科研人员,总人数加起来将近6万人,浩浩荡荡聚集在荒无人烟的小山沟内。 为了防止此事被更多的人知道,军队在此之前就遣散了周围的原住民,将他们安顿至其他地方,因为这片区域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将成为神圣不可涉足的军事禁地,同时那6万人也将长久留在此地。 他们要在这里开展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名为“816工程”的绝密军事计划,这项工程的工作量浩大,需要把一整座山给挖通,尽管有6万余人共同投入建设,但每天的工作时常依旧会达到12小时以上。 为了能让工程迅速完工,建造人员采取了轮流工作制,以确保建设不停工,到了冬天的时候,有些排到晚班的人甚至一周都见不到太阳,建设人员除了要忍受身体的疲劳外,还要预防意外带来的生命危险。 根据一名叫李发立的战士回忆,由于“816工程”的建造处地势复杂,所以难免会出现人员伤亡情况,当时有一个叫陈先升的战士,此人与李发立是同年兵。 在一次工作中,陈先升不慎失足掉入了一个水坑,当战友把他救出来以后,他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陈先升牺牲的年龄才仅仅19岁,入伍的时间不过2个月,从李发立的回忆就看出,“816工程”进行的有多么艰难。 虽然每天都保持着高强度工作,并且还会伴随着人员伤亡,但鲜少会有建造人员发牢骚,因为他们心中清楚的知道,这项工程是为了保卫国家与人民的安全,一旦“816工程”建造完成,那中国将再也不惧任何威胁。 抱着这样的信念,6万余人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只为让工程提早竣工,进入到1975年,众人耗费了8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最为艰巨的坑道任务,硬生生挖通了一整座大山,并对内部进行了加固。 随着大山的挖通,军队的任务也就宣告完成,当战士听闻自己终于可以离开时,内心除了要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外,同时还有着一种强烈的不舍。 一年以后工程依旧在进行着,然而就是在那一年,周总理、朱老总、毛主席相继逝世,但“816工程”依然没有停止,眼下进度已经完成了一大半,接下来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工作,那这项工程不久后便会完成。 可无论是谁都没有料到,就在毛主席去世后的第8年,中央意外叫停了即将竣工的“816工程”,进入到70年代末期,随着邓小平成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中国决定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先后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包括美、日这样的敌对国。 进入到80年代以后,我国将中心偏向了经济建设,再加上当时的国际形势变化,战争似乎逐渐远离了中国,1984年 邓小平下令停止建设“816工程”。 当时这项工程已经即将完成,许多人对邓公作出的决定不理解,但邓小平对此有着自己的想法,首先 “816工程”的建设初衷是为核武器服务,好让国家在战时能快速补充核弹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科技水平早已不像60年代那么落后,而且自从进入到80年代,侦察卫星系统已经基本完善,卫星能迅速收集世界各地的核武器,倘若继续发展老套的固定核武器,那无异于是给敌人当活靶子,结合种种实际情况,“816工程”已经没有了继续建设下去的必要。 其次这项工程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过于巨大,尽管当时只差一点就能完工,但所需投入依旧不是个小数目,况且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国家正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进经济建设。 而“816工程”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所以还不如把工程资金用于改革,出于综合考虑之下,邓小平这才叫停了这项工程。 到了2002年,这项被隐藏了20余年的绝密计划解密,国家向全国民众公布了这项工程,很多人听闻“816工程”的来历无比震惊,因为没有人能猜到,当时中华民族的处境会如此危险。
邓小平废除了一项进行了17年的绝密工程,该工程由毛主席和周总理共同决议,然而在主
苹果谈历史
2024-02-20 16:04:10
1
阅读: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