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吴国桢路过一家照相馆,看见橱窗里陈列着一张少女的相片,婀娜多姿,他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但不知这是谁家的小姐。 在1929年的一个不经意的午后,吴国桢的脚步被一家照相馆的橱窗所吸引。橱窗内,一张少女的相片映入眼帘,她的姿态婀娜多姿,容颜清秀,仿佛从画中走出的仙子,令他瞬间被迷住。吴国桢心中充满了好奇,他想知道,这张照片中的少女是谁家的小姐。 那时的吴国桢,年仅26岁,已是国民政府汉口市财政局的局长。他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很少有时间考虑个人的情感生活。每当假日回家,母亲总是念叨着婚姻大事,而吴国桢总是笑而不答。他知道,父母对婚姻的看法已经因为哥哥吴国柄的经历而发生了改变。 吴国柄曾因为拒绝父亲安排的包办婚姻而导致一场悲剧,这使得吴家在婚姻问题上变得更加谨慎。而吴国桢,曾经差点成为某政治家的乘龙快婿,但命运多舛,未能成事。他的一生,似乎总是在为国家为事业奔波,而忽略了个人的幸福。 就在吴国桢对那张照片怦然心动的时候,他想出了一个计策,走进照相馆,假装生气地质问老板:“你们怎么敢将这位小姐的照片和明星的照片混在一起展示?你们知道她是哪家的贵族小姐吗?”照相馆的老板见状,连忙解释,告诉他那是汉阳铁厂黄厂长的女儿。 这次邂逅似乎是命中注定。吴国桢立刻通过兄长吴国柄,找到了黄卓群的家人。当黄卓群放假回到汉口时,吴国柄便设宴,名义上是为了商务合作,实则为了让弟弟与黄卓群见面。两人的见面超出了吴国桢的期待,黄卓群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才华横溢,言谈间流露出的气质和知识,让他深深着迷。 在宴会上,吴国桢不禁赞叹:“黄小姐,您的才华和美丽令人钦佩。”黄卓群微笑回应:“吴局长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这简单的交流,却如同春风化雨,令两颗心悄然靠近。 1930年春,吴国桢与黄卓群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上,国民政府汉口市长刘文岛亲自作为证婚人,并赠送了一套精美的家具作为结婚礼物。这场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喜悦和未来的希望。 多年后,在美国乔治亚州的海滨城市萨凡纳,吴国桢夫妇的家成为了邻里间传颂的故事。黄卓群,这位曾经令吴国桢一见钟情的女子,如今以她的贤惠、才华和坚韧,为家庭撑起一片天。 在一次邻里聚会上,吴国桢夫妇的邻居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各自的生活。话题很快转向了黄卓群。一位邻居提起:“记得有一次,吴先生因为一些误解与当地社区的管理层发生了争执,情况看似僵持不下。” 黄卓群当时并没有直接介入争执,而是选择了更为巧妙的方式。她先是仔细了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找到了社区管理层的一位关键人物。通过一次偶然的邂逅,她展现出自己的智慧与魅力,不仅成功化解了误解,还促进了双方的友好合作。 “我只是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黄卓群在聚会上谦虚地说。她的话语虽然平淡,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她言辞背后的决心与力量。 黄卓群的多才多艺也给吴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她能绘画、书写,甚至还精通各种手工艺。吴国桢曾经半开玩笑地说:“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失业了,我们完全可以靠卓群的手艺过活。” “那你可要好好表现,我可不想太辛苦。”黄卓群回应道,俏皮的语气回应中透露出两人深厚的感情。 在一次社区的艺术展览中,黄卓群的绘画作品被展出,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她的画作不仅展示了她对美的独到理解,更传达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观众们对她的作品赞不绝口,更有人询问是否愿意出售。黄卓群却笑着回答:“这些作品是我对生活最真挚的感悟,我希望能够留下它们,作为我们家族的记忆。” 吴国桢夫妇的家,因为黄卓群的存在,变得充满了艺术和温馨。她不仅是家中的灵魂人物,也成为了社区中的佼佼者,用她的智慧和才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黄卓群对吴国桢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中,她还是他在事业上的坚强后盾。在吴国桢面临职业挑战时,黄卓群总是能够给予他最有力的支持和建议。“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一起面对,共同寻找解决之道。”黄卓群这样对吴国桢说。 这样的黄卓群,不仅在吴国桢心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在所有认识她的人心中,她都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榜样。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有爱、有智慧、有决心,就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吴国桢夫妇在美国的生活,虽远离了故国的纷争和动荡,但他们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周围人的心灵,成为了传承和启示的象征。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黄卓群和吴国桢共同编织了一个关于爱、智慧和希望的美丽篇章。
1929年,吴国桢路过一家照相馆,看见橱窗里陈列着一张少女的相片,婀娜多姿,他一
诸葛利剑
2024-02-19 17:30:45
0
阅读: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