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打了一年半,打掉了什么?

新能源观察者 2024-08-10 09:44:37

2023年1月,特斯拉突然对旗下热销的产品降价2-4万。其中,Model 3标续版本从25.79万元降低到22.99万元,Model Y标续版本从28.1万元降低到25.99万元,这个价格已经是同类车型史上最低价格了——中国市场价格战由特斯拉率先开启。或者说,特斯拉至少是发动者之一。

至此以后,一场几乎席卷所有车企的价格战大幕由此开启。截止到6月,这场价格战也已经持续了18个月的时间了,价格战到底市场带来了哪些影响?

如果用简单的三句话来总结:价格战打掉了合资的傲慢、打掉了BBA的超高溢价,也开始打掉落后的产能。

今天,就用详实的数据来和大家聊一聊。

01

价格战打掉了合资的傲慢

1、合资车的整体均价已经开始被自主品牌所超越

数据来源:上险量成交价

从2023年1月到2024年6月的销售均价趋势可以看出:自主品牌的均价已经全面超越合资品牌了。

在18个月的时间里,合资品牌的均价从14.25万元,下降到14.17万元,下滑了0.08万元;

自主品牌的均价则从14.25万元,上升到15.91万元,上升了1.66万元。

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的第一次超越是在2023年10月,终于在2024年3月始实现了对合资品牌均价的全面超越,并且超越之后两者的差距也在越拉越大。

2023年,自主品牌的市占率第一次突破50%,算是中国乘用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而在2024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以54%的市场份额和15.91万元的均价水平,全面超越了合资品牌的销量和价格。

这是一个更加值得被记住的时刻。

2、主流5大合资品牌的均价和销量表现

数据来源:上险量成交价

从合资品牌的份额来看,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和别克这5个品牌占据了合资85%的份额,可以说基本上就代表了合资品牌在中国的现状。

大众品牌:2023年1月均价为14.54万元,2024年6月均价为13.57万元,下滑了0.97万元;在价格下滑的同时,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为926,850辆,同比下滑4.6%;

丰田品牌:2023年1月均价为16.29万元,2024年6月均价为15.13万元,下滑了1.16万元;在价格下滑的同时,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为681,466辆,同比下滑13.1%;

本田品牌:2023年1月均价为14.09万元,2024年6月均价为13.84万元,下滑了0.25万元;在价格下滑的同时,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为421,079辆,同比下滑17.3%;

日产品牌:2023年1月均价为10.00万元,2024年6月均价为9.51万元,下滑了0.49万元;在价格下滑的同时,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为2922,09辆,同比下滑0.2%;

别克品牌:2023年1月均价为15.93万元,2024年6月均价为15.91万元,下滑了0.02万元;在价格下滑的同时,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为176,602辆,同比下滑25.4%;

从丰田和通用披露的半年报来看,丰田品牌在中国的单车盈利从23年的约1.5万元,下滑到24Q2的约7000元,一年时间盈利减半;通用(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则是在24Q2销量同比下滑超过40%,盈利更出现1.04亿美元的亏损。连续第二个季度亏损,导致通用在中国是首次出现半年度的亏损。

3、合资的应对之策

合资品牌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也在寻找拯救的机会。

丰田和比亚迪成立技术公司,共同研发新能源车平台。

本田在2024年北京车展高调推出新能源的“烨”品牌,展出了S7、P7和GT概念车3款车型,前两款将于今年底上市,烨GT量产版将于2025年投放市场。

大众和小鹏的合作继续深化,并于近期签订了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在广州和合肥建立了联合开发项目组,共同进行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预计大众版本的G9最快将于2026年上市。

Stellantis和零跑联合调教底盘,并计划在欧洲和国内的车型上应用。

近期还有传言:上汽通用将2DHT的技术给到通用集团,上汽把DMH给大众……

唯独日产有点落寞,只好和本田、三菱组成汽车联盟,试图通过巨额投资在EV和软件研发领域迎头赶上。

我们愈发能够看到:自主品牌不仅仅在市场上领先合资,现在也开始在新能源技术上输出给合资品牌,共同推动全球的新能源转型。

02

打掉了BBA的超高溢价

1、豪华品牌的超高溢价正在消失

数据来源:上险量成交价

如果我们把时间稍微拉长一点来看,就能发现自2020年之后,BBA的均价几乎是一年不如一年。

2021年是最近5年豪华品牌的均价的峰值,为39.84万元。但是到2024年上半年直接滑落到了34.17万元,相差了接近6万元。

奔驰品牌(全品牌含进口):2020年的均价为46.50万,2024年上半年的均价为43.27万元,均价下滑了3.23万元;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为350,692辆,同比-10.1%;

宝马品牌(全品牌含进口):2020年的均价为40.50万,2024年上半年的均价为34.74万元,均价下滑了5.76万元;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为363,787辆,同比-5.4%;

奥迪品牌(全品牌含进口):2020年的均价为31.50万,2024年上半年的均价为29.54万元,均价下滑了1.96万元;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为329,377辆,同比+2.5%;

从均价变动来看,奥迪的均价在Q2已经全面跌破30万了,带动上半年的均价也跌破了30万——这个公认的豪华品牌价格分隔线了。

宝马的价格跌幅最大,继续下跌的活可能也要跌破30万的豪华底线了。这也是为什么进入7月之后宝马要回收优惠的最核心理由。

这些在中国市场以“豪华”而著称的品牌,如今在价格战和自主新豪华品牌的冲击下,曾经高昂的品牌溢价也几乎就要“灰飞烟灭”了。

2、价格战还打掉了BBA的盈利能力

特斯拉:2023年1月均价为28.29万元,2024年6月已经下滑到了25.50万元,18个月下滑了2.79万元,下滑比例接近10%;

数据来源:上险量成交价

2024年1-6月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金额(含税)为725.66亿元,同比-9.34%;根据特斯拉的24H1财报显示,上半年特斯拉的汽车业务毛利只有14.66%,是自2020年以来最低的毛利表现,同时上半年全球运营利润同比-18.3%。

奔驰

数据来源:上险量成交价

2024年1-6月奔驰在中国的销售金额(含税)为1578.46亿元,同比-14.36%;根据奔驰的24H1财报显示,上半年奔驰的营业利润率只有10.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同时上半年全球运营利润同比-20.5%。

宝马

数据来源:上险量成交价

2024年1-6月宝马在中国的销售金额(含税)为1279.70亿元,同比-15.49%;根据宝马的24H1财报显示,上半年宝马的营业利润率只有10.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8个百分点,同时上半年全球运营利润同比-18.4%。

奥迪

数据来源:上险量成交价

2024年1-6月奥迪在中国的销售金额(含税)为987.5亿元,同比-3.40%;根据奥迪的24H1财报显示,上半年奥迪的营业利润率只有6.4%,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个百分点,同时上半年全球运营利润同比-42.0%。

可以说,特斯拉发起的这场价格战,自己并没有占到明显的便宜,但是却把BBA这三个豪华品牌全部拖入泥潭。特别是奥迪,息税前的运营利润率已经来到了6.4%,这已经非常接近普通品牌的利润率水平了。

3、自主新豪华的快速崛起

数据来源:上险量成交价

与BBA所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的式微,自主新豪华的正在快速崛起。

2020年,只有蔚来、理想、小鹏冲在前面;

到2024年上半年,已经不只有蔚、小、理,还有问界、极氪、腾势、阿维塔、仰望、方程豹、智己、智界……不低于8-10个品牌的均价能够在25万以上了。

从绝对销量来看,自主新豪华品牌的销量已经能够站到BBA销量的68%了;

从成交金额来看,自主新豪华品牌的成交金额已经达到BBA成交金额的62%了。

更重要是,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在以15%以上的速度在萎缩,而自主新豪华的市场在以7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一增一降之间,如果在未来2年时间我们看到以BBA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被超越,大家也不要见怪不怪了。

03

打掉了落后的产能

前一段时间欧美舆论说:中国的汽车产能过剩!

真的是中国汽车产能过剩么?其实只是合资的产能过剩而已。

这个结果是不是出乎所有人预料?

图片来自于公众号Vehicle

1、大众集团:在中国39家工厂。这些工厂分布在上海、长春、大连、南京、仪征、成都、佛山、宁波、长沙、乌鲁木齐、合肥和天津等地。其中,一汽大众年产能为285万辆,上汽大众年产能为257万辆。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年产能约为542万辆,大众汽车集团2023年在中国销量共计307万台——2023年大众集团的产能利用率为56.6%;

2、丰田汽车:在中国目前共有6个整车工厂和4个发动机工厂。分布在天津、广州、成都、长春等城市。其中,一汽丰田产能为123万辆,广汽丰田产能为119万辆,合计总产能为242万辆,而丰田2023年在中国销量大概是170万辆——2023年丰田汽车的产能利用率为70.2%,在合资车企里排名第二;

3、本田汽车:东风本田产能为70万辆,广汽本田产能为89万辆,合计总产能为159万辆,而本田2023年在中国汽车销量为123.4万辆——2023年本田汽车的产能利用率为77.6%,在合资车企里排名第一;

4、东风日产:在常州、广州、襄阳、郑州、大连、武汉都有产能布局,整车年产能约165万辆。而日产2023年的中国销量不及80万辆——2023年东风日产的产能利用率为48.5%,低于50%了;

5、上汽通用:在浦东金桥产能160万辆、烟台东岳产能40万辆、沈阳北盛产能50万辆,武汉工厂产能16万辆,共计产能260万辆,而2023年通用品牌车辆销量仅仅100万——2023年上汽通用的产能利用率38.5%,这个产能利用率压力太大了。

6月,东风日产宣布关闭在江苏常州年产能12万辆的工厂,关停之后产能依然还有153万辆——今年上半年东风日产的销量低于30万辆;

7月,本田将把在中国的汽油车年产能由149万辆缩减至120万辆,同时增加12万辆的新能源产线,预计到年底本田汽车在中国的产能为127万辆——今年上半年本田的销量已经低于45万辆,产能利用率保持在70%的水平。

另外,减产的品牌还有大众(佛山工厂),丰田和通用合资工厂的也有减产和缩量的动作。

总体而言,在这次半年会之后,大部分合资品牌正在集体以降低产能的方式退出价格战,寻求价格与销量的全新均衡。

相反,不少自主品牌在半年会之后,反而增加了销量目标。典型如吉利上调2024年年度目标为200万辆,奇瑞上调下半年目标。

当豪华品牌的价格、销量都处于下滑通道的时候?

当豪华品牌的高溢价都被打没了之后?

还能继续称之为豪华品牌么?

2023年,特斯拉开启的这场价格战,并没有对自己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反而是像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吹起总攻的号角。

18个月的时间里,以BBA和特斯拉所代表的豪华品牌,不仅没有让自主品牌丢失份额(伤敌500),反而让豪华与合资品牌无论是价格还是份额都处于最近5年的历史地位(自伤1000)。

最重要的,这一场价格战也彻底的冲击了豪华品牌的地位。

未来的中国市场将会有70%的份额属于自主品牌!

未来的自主新豪华品牌将会取代传统豪华在中国市场地位!

就如在2023年4月所发表的《走下神坛的BBA》所预言的一样。

具体表现如何呢?我们一年后再聊。

0 阅读: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