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动股市楼市“回暖”是拉起“大环境”的良方嘛?大错特错!

小旅行家阿呜呜 2024-10-07 05:10:33

我最近发现哈,其实在我们这个网上啊,大部分人都缺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常识。

我首先问各位读者几个问题:财富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货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民币和美元究竟是不是真正意义上“货币”?“货币”和“纸币”本质上是一个东西吗?债务的本质是什么?

这些问题,从网络上,从高中的政治教科书上,都能找到现成的,明确的答案,我在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我只是想说,很多人缺乏基本的常识,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接住泼天的富贵的。更何况,泼天的富贵到底来没来,还是两说。

把经济搞上去,跟给人治病是一个道理,总的方针都是12个字:由表及里,对症下药,治标治本。

咱们去过医院的都知道啊,去了医院,挂了号,看了医生,医生给你开一些检查,你检查了之后,然后复诊,医生看你的检查结果,然后决定你是怎么治疗。咱们正常都是这么个流程,急诊的话一般都是先给你用一些简单的药物或者外科手段,控制住表征症状,再进行检查和治疗。

要想拉起“大环境”的道理也是一样的:首先要“做检查”,搞清楚产生“表征”的原因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个逻辑链条:“大环境”为什么不行?没有需求。为什么没有需求?因为没有投资、没有创业、没有消费。为什么没有投资、创业、消费?企业税收高负担重,“大环境”艰难,不确定性因素多;老百姓是靠企业发工资的,自然受到相应影响,不敢消费花钱。

这几个问题,一问一答,“表征”的逻辑就很清楚了。也方便“对症下药”了。

那么“对症下药”也很简单了:企业税收高,那就降税,而且要降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多,那就一一梳理,规范涉及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和限制,不允许出现一纸红头文件毁掉一个行业的现象。“大环境”艰难,那就投资拉动一点内需。老百姓不敢花钱,那就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兜底”措施,比如说医疗尽可能做到老百姓少花钱,报销比例大幅度提高,扩大医保用药名录。提高失业救济金的发放额度和年限……总之就是提升老百姓和企业的“信心”、“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值。老百姓和企业以前为什么热衷于买房子,不就是一个“安全感”嘛。

当然了,这些个措施都需要资金的支持,那没有钱怎么办呢?那就负债,发行长期债券,让银行购买,跟银行放贷款一个道理。老百姓很多钱都存银行,这些长期债券直接让银行来买就好了。银行嘛,就是要有进有出,老百姓钱都存了,要是没有人找银行贷款,银行也要垮掉。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大环境”不行了就“发福利”刺激、钱不够就发债、刺激好了“大环境”好了赚到钱了就还债,完美闭环!

由此自然就形成“治标治本”的闭环了,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老美就是这么度过去的。

当然了,有人一定会质疑,这样搞,债务越滚越大,会不会造成今天老美的这种情况?我的回答是“不会”,因为美国人没有储蓄习惯,居民储蓄率极低,银行没有那么多存款作为“压舱石”,这个跟我国是反过来的。

所以话说回来,大家都看到了,“策动”股市和楼市,从来不会是改善“大环境”的良方。真正意义上要想改善“大环境”,首先要给老百姓和企业“兜底”,让大家看到“政策牛肉”,而不是一味的嘴上说说,甚至“强迫”老百姓和企业去“提前消费”。

我不反对扩大债务,不反对所谓的“以债为锚”,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度。与其把发债拿到的资金用于效率底下和无意义的什么所谓“大基建”、“新基建”中,还不如着重的用在降低老百姓和企业负担,给老百姓和企业“兜底”中。

我记得上一次有人说过“信心是黄金”,这话放在今天也不过时。如果没人相信未来,那放再多的水,“策动”再多的“增长点”也是无济于事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