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书写,为什么是从上至下,从右往左?有什么说法?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02-25 18:26:39

文/叨叨小科

我们知道古人的书写顺序是从上至下,从右往左,和现代的从左往右的阅读习惯刚好相反,古人的这种习惯背后大有学问,和我国的文字书写材料关系密切,同时也反映了古人浓重的尊卑观念。

甲骨和甲骨文

中国古代的文字载体经过了漫长的变迁,从龟甲、兽骨到后来的纸张,这些材料的演变也伴随着书写习惯和工具的重要变革。

最早开始成批量使用的文字载体是甲骨,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被叫做甲骨文。

甲骨最早被用于记录古代祭祀、占卜的结果和重大历史事件,直接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军事、医学、社会风俗等情况,记录了人们打猎、捕鱼、祭祀、征战、观测天象、祭祀神明等各种活动,如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甲骨残片上就记载了商王到郊外打猎的事情。

甲骨的发现直接证明了殷商王朝的存在,将我国可以记录的历史直接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甲骨和现在的书写习惯不同,是直接用刀刻写在骨片之上。

甲骨文这种天书一般的文字在历史上一直鲜有记载,直到清朝光绪末年,人们在河南安阳的田地中发现了一批破碎的龟甲残片,由于上面出现的文字无人能识,所以发现者将它转手卖给了药材铺,作为中药材龙骨进行销售。

当时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为生病,大夫给他开了中药,其中就有龙骨,他在偶然间发现一些骨头上有奇怪的文字,于是联系到药材铺最终将一千余块甲骨片全部买回家。

真正开始认识到甲骨文重要性并着手研究的是清代的刘鹗,他专门撰写了《铁云藏龟》一书,认为这批甲骨文是商代的文献记录。

刘鹗死后这批甲骨辗转来到儿女亲家罗振玉手中,他留下了甲骨研究专著《商卜文字考》,继之而来的王国维、董作宾、孙诒让、叶玉森等人都倾注了许多心血研究甲骨,也最终奠定了中国的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基础。

据专家们的研究,这些甲骨文字经历了契刻体和笔写体前后两个阶段,可以说开创了中国文字书写范例的先河。这些古奥难懂的文字已经具备了《说文解字》所规定了文字的基本意义和功能,完成了从图案绘意向符号表意的转变。

不过甲骨文的书写顺序并不固定,为了方便巫师的烧灼和测算,这些文字有的是从右向左,有的是从左向右,甚至在同一片甲骨上出现了围绕中心从四方向中间的书写情况。

青铜器和金文

在甲骨文之后,金文又成为的人们主要的书写工具,之所以叫做“金文”,是因为这些文字是铸造在金属器皿之上而,先秦时期也将青铜和黄铜叫做“金”,所谓的金器就是青铜器,所以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因此得名。

青铜器在夏禹和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因为当时青铜主要于制作大型的钟、鼎等礼器和乐器,而金文主要就刻写在这些器物之上,所以金文又被叫做“钟鼎文”。

据《金文编》记载,金文在先秦时代作为主要文字被长期使用,但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篆书就取代了金文逐渐成为官方的法定文字,在该书中一共收录了3000多个金文,其中有2400个左右的文字已经能够识别其中的意思。

秦代的篆书经历了从大篆到小篆的演变,大篆又被叫做“籀文”,在大篆的基础上,丞相李斯主持了文字简化工作,推出了简洁流畅的小篆字体。

绢帛和帛书

除了甲骨和青铜器之外,另一种书写材料我们可能比较陌生,那就是帛书,这些文字的载体都是绢帛之类的布料,先秦和汉代的很多重要出土文献都是记录在帛书之上,现存最早的帛书出土于春秋时期的子弹库楚墓。

帛书的书写顺序也是从右至左,因为使用年代不同,上面的文字字体多样,有的是秦代的大篆和小篆,有的是汉代的隶书。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帛书的保存非常完整,使用质地细密的细绢作为材料,其中包括《周易》《老子》等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现在学界研究儒家、道家等不同流派学说,都会涉及到这些帛书的内容。

竹简

除了以上几种之外,竹简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书写载体,秦汉时期的考古发掘中都有大量的竹简文物,商周时期除了在重大祭祀或场合才会使用到甲骨和青铜,人们日常记录的工具还是竹片和木板,这些竹简被叫做“简牍”。

直到三国两晋时期,纸张才逐渐取代其他书写材料成为主流,据房玄龄的《晋书》记载,当时人们人们对纸张的需求量非常大,直接导致了洛阳的地区的纸价暴涨。

在汉代的简牍中可以看出,隶书已经取代了小篆成为主流文字,所以后人将汉代的隶书视为巅峰,和唐代的楷书一起被称为“汉隶唐楷”,此后的字体就在前者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发展,从楷书中又衍生出了行书和草书,成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而记录在竹简上的文字,就是严格按照从右至左、从上至下的顺序,汉字的书写顺序和字形,都与竹简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竹简书细长竖直的形状,文字的形状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都是按照这种范例进行创制。

为了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结合竹简的形状,从上至下书写是最科学的方式,有关学者表示,古人书写和阅读时都是左手伏案,移动竹简,右手进行写作。

一条竹片就是一行文字,因为用墨汁书写,为了防止手肘不慎蹭到已经写好的文字,所以从右向左写是最保险的方法。

古人的竹简不是编好之后再进行书写,而是一卷数量的竹片一条条写完后,再按顺序进行整编,所以左手必须随时将些写好的逐条排列整齐。

由此可见,古人书写习惯主要是受到书写材料的影响,无论是甲骨文还是竹简,都是为了方便书写而自然形成的习惯。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古人认为右为尊左为卑,古人被贬官就叫做“左迁”,所以从右开始书写也隐藏了这种传统尊卑观念的认知。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