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毕节与昭通,像两条蛇纠缠在一起,互相咬住对方的“尾巴”,毕节的尾巴是威宁,而昭通的尾巴是镇雄。应该说,两地长期得不到较好发展,行政区划不合理是重要因素。
这种行政上的消耗是致命的!
2022年,昭通市人均GDP 30758元,全省倒数第一;同期,毕节市人均GDP32000 元,全省倒数第一。就是说,这两个地区,都是所在省最穷的地方。
当然,两地社会经济的长期落后,有极其复杂的自然和社会原因。
比如,两地都处于高寒山区,土地较为贫瘠。这一点上毕节稍好,全市平均海拔在1600米以下,东部县区海拔较低,水热条件较好,农业产值相对高;昭通市位于乌蒙山脉之巅,腹心地带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而世人又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的时候,同时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
两市由于海拔较高,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较适合烤烟种植,该片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烟草生产基地。2021年,毕节市烤烟产量约为6.06万吨,约占贵州全省产量的30%;2022年,昭通市烤烟产量约为3.4万吨。
最突出的是煤电资源。毕节市煤炭储量286.29亿吨,占贵州省的51%;昭通市煤炭探明储量136.5亿吨、占全省的39.5%。昭通水能资源在全国一枝独秀,近年来得到较好开发。全国水电站前五名中,昭通独占三席(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三个电站装机容量3220万千瓦,约等于三峡电站的1.5倍(2250万千瓦)。
也就是说,昭通是大于宜昌的水电能源输出基地。这几乎是一种逆天的存在。
按理说,我国基建搞了几十年,发展时间不短了,地方也折腾够了,这两个地方为什么就是搞不起来,社会经济状况不见提升呢?
我们从最直观的行政区划看,两市行政中心虽然相距近300公里,但是彼此市中心,离对方的辖区却不到30公里。具体说,毕节市七星关区,距离昭通下辖的镇雄县鱼洞乡不足20公里;昭通市昭阳区,距离毕节下辖的威宁县迤那镇同样只有20多公里。
两市的行政中心都建在了边界上,对下辖县区的辐射力极弱,行政管理成本极高。比方说,镇雄县公职人员要到昭通开会、办事,哪怕送一张简单的表格,要跋涉200多公里,前后已是跨夜,人要吃饭、要住宿,车要加油、要交过路费,对于镇雄县170多万人的巨大管理量来说,要付出多大的人力成本、多大的财政支出!
要改变这种现状,有没有一种立竿见影的办法呢?
没错,行政区划调整:将两市的威宁自治县、镇雄县行政归属进行对调。
是的,毕节与昭通,大家都是彼此省的“穷人”了。穷则思变,穷人就想穷人的办法,不要再拖了,再不破除思维桎梏,真的没有机会了。
具体操作上,可作细化调整。威宁县面积(6298平方千米)巨大,将近是镇雄县(3696平方千米)的两倍,可考虑将临近的威信县(面积1400平方千米)一并划入毕节。这不仅是面积对等的考虑,失去镇雄后,威信在昭通的地理无异于“飞地”,管理更为不便,调整是最理想的选择。届时,毕节将形成以七星关区为节点,黔西—大方—织金、镇雄—威信为两翼的成贵高铁、叙毕铁路经济带,其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将得到质的提升。
昭通方面,获得威宁县后,行政区划结构更趋合理,行政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中心城区辐射面得以大幅拓展。
这一过程肯定很难,除了政策执行上的壁垒外,历史惯性思维、地域情感等等问题都会一一跳出来。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阻碍两地群众福祉的理由。
来源:南山围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