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关闭29家门店,太平洋咖啡、coco都可、优衣库等品牌们怎么了?

壹览商业 2024-10-22 11:30:23

作者/蒙嘉怡

编辑/木鱼

出品/壹览商业

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10月第三周,共有17个品牌关闭了至少29家门店。

从行业看,有3家门店为商超业态,分别为人人乐、沃尔玛、卜蜂莲花这几个品牌,其中关闭的人人乐超市河西泗水道店为20年老店,另外两家门店则开业5年以上;有2家服饰门店关闭,且均为快时尚品牌,分别为优衣库、C&A;此外,还有5家教培行业的门店闭店,分别为Finger指教音乐中心和小马快跑Complex儿童成长学苑。

从数量看,餐饮行业闭店数量最多,共关闭18家门店,占比达62%,不乏太平洋咖啡、coco都可、乐乐茶这些连锁餐饮品牌。其中,有12家门店为咖啡行业这一细分业态,且绝大多数为太平洋咖啡这一品牌。

太平洋咖啡曾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星巴克的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那么,这个昔日的强者为何会走到今天大量关店的境地呢?

一是整个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太平洋咖啡与星巴克一样,主打的是生活空间,做的是贩卖空间的生意。但随着以瑞幸、库迪、Manner为代表的平价咖啡的崛起,消费者的心智被迅速占领,更快、更廉价的咖啡成为主流趋势,瑞幸咖啡更是迎来门店爆发性增长,太平洋咖啡所制定的面向商务精英的品牌战略已不再能够适应市场。

而且,太平洋咖啡在品牌知名度和门店便捷性方面也存在不足。即使消费者希望选择高端化的咖啡,太平洋咖啡的门店也主要集中在广东和香港两个区域,其他地区门店数量有限,影响力较弱。与星巴克等知名品牌相比,太平洋咖啡显然处于劣势。

二是没能利用好自己的“靠山”。作为华润旗下唯一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如果能借助华润旗下的商业零售项目,想要迅速铺开并不难。然而,现实却是太平洋咖啡在华润在营商业项目中的门店数量并不多,甚至有多个城市的万象城相关品牌门店已停业。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太平洋咖啡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而品牌本身也缺乏“年轻化”的动作。与其他品牌相比,太平洋咖啡的上新和联名次数较少,咖啡产品线主要还是传统的现磨咖啡。在爆款产品打造和营销层面,太平洋咖啡也未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太平洋咖啡只上新过11款新品,与乳饮品牌OATLY联名过一次。

此外,当下的咖啡市场竞争已经步入白热化阶段,开店放缓、闭店增加成为行业主旋律。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咖啡行业最近一年新开门店达6.16万家,净增长却只有1.39万家,说明最近一年关闭的门店数达4.77万家,平均每天淘汰上百家咖啡门店。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行业是服饰行业。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三季度,至少关闭了20家服饰行业门店,其中近半为快时尚品牌:Zara关闭了至少5家门店,优衣库至少关闭2家门店,第四季度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除了关店,这些品牌的财报表现也较为一般。据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近日发布的财报,2024财年前三季度,大中华地区的营收为5224.6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0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22.1%,低于往年水平。

优衣库大中华市场首席执行官潘宁表示,截至5月底的三季度优衣库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下降,利润大幅下滑,同店销售表现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潘宁还专门提到“平替”一词。他表示,“中国消费者的心态变了。我们看到了一套以“平替”为中心的消费价值观——消费者选择更实惠的产品,在质量上与品牌商品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而这也是部分快时尚品牌“节节败退”的原因。

一方面,说起平替,深挖产业带的电商渠道,提供了更多满足这两个字的货品。在拼多多、1688等多个电商平台,优衣库的多款经典产品都有了白牌平替,价格不超过百元。其中还有不少厂商声称自己是优衣库代工厂,直接工厂发货。

另一方面,更多便宜、有设计感的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近年来,同定位于快时尚的国产品牌URBAN REVIVO、韩国品牌CHUU前后在各大商圈铺开门店,随着社媒平台关于“辣妹”穿搭、“多巴胺”穿搭持续走红,这类品牌产品在时尚度、性价比方面对优衣库、C&A这类品牌发起了正面冲击。

除此以外,上周还有3家超市闭店,分别为卜蜂莲花、人人乐、沃尔玛,均为老牌的商超企业。

现在的商超行业不可谓不难,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仅第三季度,就有超过一百家商超门店关闭。其中一部分门店闭店,是由于租约到期,且随着城市变迁,昔日繁华的商圈可能已不再适宜商超经营,品牌的撤店也属正常的商业考量。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市场环境的剧变。新零售专家鲍跃忠指出,当前市场供给极为丰富,甚至已呈现过剩态势,无论是商超还是各类专卖店,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业绩不佳的企业和门店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商超企业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变化。胖东来帮扶、学习胖东来就成为行业今年的关键词。

但胖东来并不是“神药”。

一方面,胖东来的精力是有限的,其上手调整的门店,多位于购物中心这种不缺客流的地方,社区店基本没有涉足,相当于是给企业打个样,更多的部分还是需要经营者自己思考调整。

另一方面,现在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商超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同行,还有各类线上店铺,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日益多元化,更加注重效率和即买即得的体验。因此,传统的商超企业若仅局限于线下门店的改造,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发展全渠道模式,实现到店、到家业务的无缝对接。

鲍跃忠指出,这种转型并不是简单的单一维度的问题,而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化的问题,不仅需要建立商品研发创新能力,还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进一步降低零售成本。同时,商超企业也不能一味地将目光聚焦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应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毕竟,市场上仍不乏表现优异的商超企业,如胖东来、山姆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