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疑现李白书法真迹?!

艺术有百墨 2024-10-26 14:39:31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纵26.4厘米,横67厘米,纸本。全帖共50字,落款为李白。该诗被收录于《全唐诗》第182卷中流传至今。作品上有荻生徂徕、稚柳佩秋夫妇同真赏等收藏印若干。纵观《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纸色醇古,从种种方面包括纸张年代检测、与同时期唐人材质和墨色对比,硬心笔的书写痕迹、书风用笔习惯等综合考证可以看出,此帖非唐笔不能书,其为唐人墨迹是无疑的,诗词内容也与记载一致。有关专家鉴定来看,大多数专家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唐代作品无疑,但是否李白所书,并没有一致性的意见。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作为一件与唐代诗仙李白相关联的唐代法书珍品,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而遗留下来的幸存者,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学、艺术的重要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释文】《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李白)::王历阳(wáng lì yáng)指历阳姓王的县丞。历阳县,秦置。隋唐时,为历阳郡治;::五株柳(wǔ zhū liǔ)陶渊明有无弦琴一张,每逢饮酒聚会,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情趣。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宅边有五棵柳树,并且陶潜自号五柳先生;::空负头上巾(kōng fù tóu shàng jīn)语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陶渊明好酒,以至用头巾滤酒,滤后又照旧戴上,后用滤酒葛巾、葛巾漉酒等形容爱酒成癖,嗜酒为荣,赞羡真率超脱;【译文】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厉,纷纷的雪花片片如大手。笑死了陶渊明,就因为你不饮杯中酒。你真是浪抚了一张素琴,虚栽了五株翠柳。辜负了戴的头巾,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款 / 李白▼【1】《嘲王历阳不肯饮酒》【2】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3】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李白)【4】李白附:中日两国文博专家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的论证1.1986年4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的谢稚柳先生,赴日本考察曾见到此帖,给他留下深刻的印像,在其寄给其妻陈佩秋的家书中提到:“惊见李白嘲王历阳帖,笔力劲健,气势遒迈,书风符合唐代法书风格,为唐人墨迹,许李白真迹谓然,尤足珍也。谢稚柳先生于1986年所写的家书2.1987年11月,明日香宁范携带该帖来华,曾求教于时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史树青先生,史树青组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严绍璗、孙静,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李致忠等多位专家学者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史树青先生认为:“此帖墨迹深沉,陈旧自然,笔力遒劲、洒脱,从墨迹笔法可以认定为唐代人笔迹无疑,具有当时文人自由型的笔锋特征。”严绍璗通过对书体、用纸的研究,认为“此卷纸……与敦煌写经多种相仿,可证为唐人唐纸书迹……”孙静先生认为“通过对该贴中涉及避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从该贴中可以看到李白诗风之纵恣与处于三教并存、思想较为自由环境中之唐人,称该贴为‘证史之一助也’。”李致忠通过对该帖用纸和字迹的观察,认为“该帖用纸的纤维、厚度、光洁度、拉力等,与敦煌遗书中唐人写经的用纸一致,认定为唐代麻纸;其字且神全气古,颇具唐人笔意,似出自唐代文人之手,以其纸、墨、字格观之,当是唐时遗物无疑,诚属希世之珍。”李致忠先生鉴定意见3.1989年春,时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启功先生赴日本参加日本著名书法家上条信山书法展,其间明日香宁范邀请其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进行鉴定,启功先生在深入研究后指出:“这件作品书法风格独特,形神两全,各个方面都体现唐代特点,时代特征明显,必是唐人妙墨,是否为李白亲笔所书,不能否认,尚需进一步研究考证,单就从书法艺术看,不失为一件极精彩的唐人墨迹。”启功先生鉴定意见4. 日本文化财保护审议会专门委员藤枝晃先生曾经专门撰文指出细川家族的一件祖传藏品李白墨宝《嘲王历阳》,从纸的材质来看,应为出产于四川省的麻纸,多见于唐代,使用了唐代的鹿毛笔。从诗文中使用的“历、风、花、杯、五、栽、何、有”等字的字形在宋代已不再使用。认为这件墨宝应当是李白相关研究中的一份重要文献。日本专家藤枝晃鉴定意见5.2017年,香港李白诗词书法研究会的工作人员也曾邀请谢稚柳先生的夫人陈佩秋先生再次鉴定该帖,陈佩秋先生经过研究认为“此帖笔法,明显流露出唐初欧、褚及隋唐写经的用笔取势,此帖符合盛唐时代笔性特征,为唐人墨迹是无疑的,细观此帖,有文人用笔不拘小节,天马行空的感觉,笔意中隐隐有剑气酒气的流淌,与史书记载的李白为大唐剑仙、酒仙十分相符,当是李白真迹亦未不可。”陈佩秋先生鉴定意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