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一下关注吧。
这两年,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人们花钱越来越小心了,精打细算的多了,大手大脚的少了。
尤其是曾经被认为是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人,似乎也已经慢慢改变了自己的消费习惯,变得会省钱了。
据社调中心的数据,95.3%的受访青年感到,年轻人在消费上更加“精明”了。
以前的时候,去逛服装、化妆品店,导购说几句恭维的话,很多女孩子可能眼睛都不带多眨几下,钱包一掏就是买买买。
前些年的双十一,各个平台的购物节,购物车里面囤起来的商品,都能翻上好几页。
而这两年,好像年轻人也已经习惯了货比三家,网购的疯狂也逐渐在消退,理性消费开始成为了主流。
这其中,有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在消费观念上的认识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盲目下单转向实用为主。
淘各种购物券,找打折商品,吃饭拼单等消费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则是,疫情开始后的这些年里,经济的持续低迷,让赚钱变得越来越难,钱包瘪下去了,自然也就不敢再随意乱花。
为什么这两年,银行的存款利率持续性的下跌,原因之一,也是想要改变人们把钱存起来不花的习惯。
国家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储户把存到银行的钱释放到市场上,进一步的来刺激消费,以此拉动经济发展。
然而,这样的举措似乎效果并不明显。
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哪怕连续几轮利率下跌后,五大国有银行二年、三年、五年期的整存整取利率已经进入了“1”时代,储户“挪窝”的意愿也并不强烈。
对于绝大多数的存款人来说,如果资产不是特别多,其实折腾起来的意义并不大。
相比股市、地产、黄金这类的投资渠道,银行定存仍然是安全性最高的方式。
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年份,老百姓越是把存款看的很重,或许在很多专家眼里,这就是典型的“小民”意识,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小民赚钱的难度有多大。
大部分的理财类书籍上,都会告诉你,最好的理财方式是开源,只靠省钱是不行的。
只有赚的多了,才能有足够可供支配的收入,才能覆盖掉可能困为资金不足给生活带来的风险。
这话也对也不对。说它对,是因为理论上确实如此,而说它不对,也是因为这种东西也仅限于理论而已。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赚钱的渠道也不过就是上班领固定的工资,此外 ,最多也就是闲时跑个外卖、滴滴之类。
而这种附加的收入,很难对生活有特别大的改善,也谈不上能够真正影响到家庭的消费层次。
然而,从大的层面上来讲,每到经济低迷,大量的专家学者又必出来谈“刺激消费”的话题。
好像经济之所以不好,怪就怪老百姓都不愿意花钱,存钱就成了一个大的“毛病”。
因此,我们也看到了,银行利率从“4”降到“3”,再从“2”降到“1”,不少专家也在呼吁,马上存款就要进入“负利率”时候,还不赶紧把钱花掉等着贬值吗。
事实真是如此吗,老百姓喜欢存钱的“毛病”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近日,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表示,本质上居民有钱自然会花,不需要刺激。
在他看来,“房地产带来的财富效应消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并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
以中产阶层为例,房产是家庭财富的大头,近两年房地产持续走低,房价下跌导致房屋价值缩水,由此引发消费水平下降。
过去喝40元的咖啡,现在只能选择8元买一送一,这种对比还是很显示的。
对于付鹏专家的观点,网友们的反应也是不太一致。
有些人认为说的对,普通老百姓真的没啥钱,不但收入低,如今的花销还越来越大,根本存不下多少钱。
就这点微薄的家底,再怎么刺激也没有用,总不能啥都不顾,就把钱花光吧,以后的日子不过了吗?
更重要的是,很多普通老百姓,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没有太大的信心。
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状,随着年龄越大,不仅是找工作难了,想保住当前的饭碗都不容易。
35岁以后,应聘没人愿意搭理不说,倒是裁员最喜欢的对象。
正因为收入不高又不稳定,却又处处都需要花钱,想想未来一二十年后,谁都无法保障是否还会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不赶紧存点钱,否则怎么来抵御可能出现的风险。
看看现在的就业情况就知道,人们一再降低求职标准是为了什么,很多人哪怕工作的再不开心,也低头先苟着又是为了什么。
前段时间播放的热门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很多人都羡慕里面休闲的生活方式。
格力老板董明珠也曾为此发表自己的看法,称想要休闲可以,辞职报告交上去马上批。
这话虽然不好听,可在如今这个时代的确是现实,公司都想让你996了,你还想着没事就跑阿勒泰度个假,不是太天真了吗。
不要看到电视剧或者新闻报道里说的,做的不开心一言不合就裸辞,失业的代价,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教训都是惨痛的。
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切记不要冲动的离开。
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付鹏专家只说对了一部分,40元的咖啡这种例子明显不够接地气。
当然,付鹏举这个例子的前提是相对于“中产阶层”来说的。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才属于中产阶层,它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这一点,官方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2016年7月,《经济学人》杂志曾定义为,“家庭年收入8万到3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群体。”
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波,在其团队发布的《2022新中产白皮书社会关系篇》中,把家庭年收入20万—30万元的群体定义为”新中产“。
2021年,中国新闻网曾报道,在美国年收入达2.7万美元到14.1万美元的中产家庭有7750万。
至于年收入二三十万的家庭,能不能承担得起每天40元一杯的咖啡,似乎也并不重要。
中产在焦虑,普通人更严重。
有钱的时候谁不愿意花,没钱再刺激也是白费,这一点,付鹏专家倒是说的一点都不假。
与其费尽心思的降息促消费,倒不如好好想办法改善人们的就业问题,找工作容易了,赚的钱多了,想花钱的欲望也就强烈了。
哪一个有钱人,是需要被刺激才去消费的,“刺激消费”这个观点,本身就是一个驳论。
除非银行真的搞成负利率,不然很难让老百姓把存款花到消费市场上去,而银行一旦真的敢这么做,估计离崩盘也就不远了。
搞成负利率,没人再去存钱,不搞花钱的又不多。
这又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驳论,银行敢去赌一把吗?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本文旨在弘扬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无任何不良诱导倾向,文中图片若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本人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