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万里被降格任职,邓小平提议华国锋同志:让他去安徽吧

品味红梦史说 2024-09-12 06:49:00

提起中国的改革开放,绕不开邓小平、安徽凤阳小岗村、经济特区、南方讲话这几个关键词。

而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人物,是推动农村改革重要人物——万里同志。

万里的革命之路

1933年,17岁的万里从一个贫民家庭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战火纷飞。

年轻的万里深感家国危亡之痛,受进步思想的感染,他在学生时期就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

1936年,万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加入了革命道路。

这一年,万里从师范学校毕业,他接受组织的派遣,回到家乡东平县。

他一边发挥专长、反哺家乡,开展教育事业;一边播撒革命火种,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仅仅一年以后,万里就动员了广泛的群众和进步人士,组织起家乡的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东平县工委。

抗日和敌后抗战期间,在党的领导下,万里出色地完成了开展党的宣传、组织和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各项任务。

从山东东平县到广泛覆盖黄河流域的晋鲁豫战区,再到长江流域的渡江战役。

万里始终站在为国家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第一线。

万里与新中国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万里先后就职于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部、北京市委、铁道部、轻工业部等重要部门。

他不仅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也是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万里在组织文化建设、工业生产、城市规划等各方面有着全面而丰富的能力和经验。

他擅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同时,万里对于工作也有着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北京市工作时,万里曾协助周恩来总理,负责新中国国庆十周年献礼工程的建设。

在不到一年里,就圆满地完成了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北京“十大建筑工程”的建设任务,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

连毛泽东主席也称赞他:“别人日行千里,而你是日行万里。”

万里调任安徽省

十年内乱结束后,国内的生产发展百废待兴。

急需一些有能力的干部到各省市焕发生产活力,万里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临危受命的。

1977年6月,万里从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

组织上原本打算将万里派遣到湖北省担任二把手,万里也接受了这个安排。

临行前,万里去探望邓小平,而邓小平得知这个消息后思考了一会儿,他问万里:“你愿意去安徽吗?那儿正缺个能干的。”

随后,邓小平又向华国锋主席汇报了这个建议并得到了批准。

这样,万里才去了安徽省。

湖北省九省通衢,又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当时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省份。

而当时的安徽省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历经十年动荡,连农业生产也无法保证。

从中央到地方、从工业重省到相对困难的省份。

虽然在实际上万里的行政级别有所提升,但还是有人认为这样的安排对他不公平、是对他的降格任职。

对于这样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老干部,组织上不应该给予他优厚的对待吗?

万里面对这样的工作安排不会感到沮丧吗?

其实,组织上就是清楚的认识到万里的才能,才对他委以重任。

万里从青年时期就参加党的建设,自然也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

他明白这不是对他的不公和轻视,而是组织上信任他的能力,才派他去啃下支援和领导困难地区发展的这块硬骨头。

万里与农村改革

来到安徽省后,万里继续发扬从前工作中必须亲身实地考察的优良传统。

他深入基层群众,到田间地头、到农户家里,了解民情、收集人民需求,仅用三四个月就掌握了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

万里刚到安徽省时,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勉强维持温饱。

大部分农民食不果腹,甚至不得不外出乞讨。

可见当时安徽的生产之困难,和万里作为省委第一书记的责任之重,他当即决定“要拿出80%的精力来抓农业”。

1977年11月15日至22日,在万里的主持下,安徽省委政府形成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

主要精神是:农业生产是农村的工作中心,保护和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

在生产责任制、生产队自主权、自留地经营、集市贸易等方面给农民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支持,迈出纠正安徽省农业“左”倾错误的重要一步。

这个草案是结合实地考察经验,在时任安徽滁县地委书记王郁昭,1977年春季提交的报告的基础上形成。

在统一执行集体政策的背景下,王郁昭的观点没有被当时的省委领导所认可,直到万里就任后才得到重视。

可见,万里不仅拥有敢于开拓的勇气,还有善于发现的慧眼。

1978年立春起,安徽省境内出现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直接给当年的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农民耕种了一整年,在即将收获时却只能看着龟裂的土地叹气。

6月,经过万里的实地考察,两次省常委会议后,决定将夏粮起征点和实际的农业出产量联系起来。

对分配给社员平均口粮不足75斤的生产队,不征收不购买,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9月初,安徽省委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动员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和秋种的问题。

万里在会上提出,要在特殊时期采取特别的办法发动群众,进一步放宽了对农村耕种土地的限制。

决定将集体耕种以外的土地也借给农民进行耕种,借给农民麦种和菜种,自产自收。

万里主持的一系列农业优惠政策,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甚至有些农民还偷偷地自主突破了政策。

9月,安徽肥西县小井庄村“包产到户”。

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包干到户”。

如今,由小岗村18户农民签字画押的契约,是人尽皆知的时代印记,但在当时,它是秘密的。

万里得知了肥西县和凤阳县有农民突破政策搞生产的事后,非但没有批评他们,反而给予了他们肯定和鼓励。

1979年2月,安徽省农委工作组将肥西县农民希望包产到户的愿望,反馈到省委。

在此之前,包产到户长期被认为是错误的东西,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农业文件也规定不准包产到户。

而万里则说:

“对包产到户是否正确的问题,必须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应当允许山南公社进行试验,小范围内试验一下,利大于弊。”

1979年,肥西县小井庄村山南地区实现了大幅增产;小岗生产队粮食总产量相当于本队从1955年到1970年的总和,人均收入达到1978年的18倍。

万里在考察时,称赞村民们“干得好”,鼓励他们继续实行包产到户。

1980年1月,万里在省委农业会议上说明:

“包产到户是联产承包制的一种形式”,代表安徽省委肯定了包产到户存在的正确性。

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也肯定了安徽省的农业改革经验。

1982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个“一号文件”,反复肯定包产到户作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益成果,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全面推广的序幕。

结语:

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农村吹起,而万里在农村改革的开拓和推广工作上功不可没。

万里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1、人民网 万里同志生平

2、安徽日报 《小井庄 “包产到户”激发变革精神》

3、新华网 《小岗,与时代同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40年变迁的改革启示》

4、澎湃新闻 《改革风云四十年 | 崔传义: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