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个产钢大国,为何说印度没有完成工业化?

漫悠芸端 2024-12-06 14:36:13

未来之星、超越国界、全球最大民主典范、超越中国……

近年来,各种溢美之词一股脑地涌向印度,仿佛它即将化身巨龙,腾飞于世界经济之巅,然而,华丽的辞藻掩盖不了残酷的现实:印度的工业化之路,荆棘密布,步履蹒跚。

一个正常规模的国家,想要成为所谓的大发达国家前提就是完成工业化,但这个硬前提如何完成工业化。

西方很多国家开启工业化到现在已经长达30年,但仍旧有很多国家在摸索,其中就有印度。

而工业化能力和钢铁的产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大楼,基建的建设都需要钢铁,所以钢铁的产量至关重要。

2023年期间,印度产量高达1.4亿吨,按道理说这已经高出很多国家,但为何仍旧没有完成工业化呢?

历史背景

要理解印度工业化进程的困境,就必须回溯其历史,尤其是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深刻烙印,这段历史不仅塑造了印度的社会结构,也埋下了制约其工业化发展的“定时炸弹”。

英国人在印度不只是执政,实际上是对印度经济的深度剥削,他们精心设计的土地制度,如同一个巨大的吸血鬼,榨干了印度农民的血汗,却肥了少数地主和殖民者的腰包。

土地大多被少数人占有,很多农民成了佃户,得交不少租金和税。

土地分配不公,大大限制了农业发展的速度,也让农民很难攒够钱去投资工业,后来,独立后的印度政府虽然进行了土地改革,但收效甚微,土地兼并问题依然严重。

这使得印度的工业化缺乏原始积累,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种“吸血式”的经济模式,使得印度在独立后依然难以摆脱依附地位,难以形成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

尽管印度政府喊出了“自力更生”的口号,但现实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短缺,这使得他们不得不继续寻求外部支持,外资的依赖让经济变得更加脆弱,好像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循环。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英国殖民者留下的铁路系统,看似四通八达,实则混乱不堪。

三种不同的轨距标准——宽轨、米轨、窄轨——并存,导致铁路运输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这种基础设施的“磨蹭”现象,大大影响了印度的物流和经济增长。

试想一下,一个连铁路标准都无法统一的国家,如何能够建立起高效的现代工业体系?

制度与文化的障碍

制度和文化,是另一个制约印度工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印度的法律体系,虽然表面上模仿英国,但其精神内核依然是印度教的传统精神,难以适应现代工业化的需求。

这种制度上的“水土不服”,导致印度的经济运行效率低下,难以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印度的社会结构非常分明,古老的种姓体系在那里依然占据着重要位置,这种社会格局造成了很大的贫富差距。

印度的上层社会人士能轻松融入西方,担任跨国公司的高管和技术人员,但普通百姓却很难跟上现代工业的步伐和需求。

他们缺乏必要的技能和职业素养,难以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这种人才结构的“断层”,使得印度的工业化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

印度的民族和语言种类繁多,这让社会团结变得挺有挑战的,各邦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内部市场,这无疑增加了企业运营的成本和风险。

当前困局与行业现状

印度工业化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历史遗留问题,也体现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现实中,这些问题如同重重枷锁,束缚着印度工业化的步伐。

印度的工业发展受阻,主要因为电力供应不稳定、交通不便和物流费用高。

即使像上汽集团这样的行业巨头,在印度也难以保证工厂的正常运转,因为电力供应不足导致厂房无法有效降温,工人不得不忍受高温的煎熬,甚至面临中暑的风险。

劳动力市场的矛盾

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但其劳动力市场却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印度的高级人才大量流向海外,为发达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印度的底层民众缺乏必要的技能和教育,难以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

这种“高精尖”人才流失和“低端”劳动力过剩的局面,使得印度的工业化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印度的农村人口众多,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形成庞大的“非正规就业”群体。

政策与资本的瓶颈

印度的某些政策多少对工业进步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对外资企业的态度反复无常,政策缺乏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使得外资企业不敢轻易加大投资力度。

例如,印度政府对中国手机企业小米、OPPO、VIVO等采取的“杀熟”策略,就严重损害了外资企业的利益和信心。

这种“短视”行为,无疑堵死了印度吸引外资、发展工业的道路。

机遇与未来

虽然困难不少,印度其实也有不少机会,庞大的人口基数、年轻的人口结构、以及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都为印度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动力。

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也为印度的工业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印度政府正大力推广数字革命,旨在通过拓展数字经济,提高老产业的运作效率,并催生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印度在软件和IT行业有较多人才,这让它发展数字经济的潜力很大,当然,数字鸿沟、网络安全等问题也需要印度政府认真应对。

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印度工业化的核心。

印度也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例如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希望通过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结论

印度的工业化之路,注定充满挑战。

尽管有的媒体大加赞美,但印度的工业发展其实挺坎坷的,把印度说成“下一个中国”可能有点过于乐观了。

印度能否复制中国的成功模式,还有待时间检验,盲目乐观或悲观都不利于对印度工业化进程的客观评估。

印度的工业化进程,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启示。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平衡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融入全球产业链,如何吸引外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每个国家都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琢磨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没有统一的成功模板可以照搬。

2 阅读:801
评论列表
  • 2024-12-07 13:07

    大家只要和印度人一样的视角看,这个国家只有不到一亿的高种姓人口,剩下的都是倆脚羊,那么什么人均都上来了,还不是发达高价吗[笑着哭]

  • 2024-12-07 12:11

    产肛大国[哈哈笑]

  • 2024-12-08 08:31

    为印度建立高炉的那家中国公司

  • 2024-12-09 12:09

    啥都说了,不该说的,该说的却没有~点明标题…[点踩][点踩][点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