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军队为什么不喜欢冲锋枪?

不正常世界 2024-09-12 17:58:42

冲锋枪,是一战时期为堑壕战而发明的武器,尤其是以德军MP-18为代表的冲锋枪,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以至于战后德国被禁止研发冲锋枪。

在上世纪20年代,日本陆军技术部获得了一批MP-18,由于这款冲锋枪技术难度不大,日本方面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仿制。

但是日本军部却拒绝了这个提案。

理由是,冲锋枪太浪费子弹了。

根据当时的测试和一战时期的报告,冲锋枪要几十发甚至上百发才能击中一个敌人,而日本军队的栓动步枪,两三枪就能击中一个敌人,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装备冲锋枪。

得出这样的结论,除了自以为是的自大和傲慢以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日本的资源确实匮乏。

二战日本的军工产能巅峰是在1941年,但当时的年子弹产量也仅仅只有4亿发。与之相比的是美国。

美国1941年处于参战前夕,战争机器还没有运转,但子弹年产量已经高达80亿发,到了1943年产能巅峰时期,子弹年产量已经接近200亿发。

而且二战时期,日本军队最高峰达到过700万,按照日军的标准,步枪手弹药配备是300发,轻机枪手是8000发,可以看出,4亿发子弹根本不够日军用。

另外,日本当时的兵工厂基本都在日本本土,也就是说要通过海运来对前线补给,而日本的运输船根本不够海外几百万大军的后勤补给,而且每次运输都要动用大量的军舰来护航。

所以运输成本十分高昂,这也让日本军队陷入了弹药不够的情况。

根据一些日本老兵回忆,当时他们经常被告知要节约弹药,因为下一次补给可能要等到一个月以后。

日本兵工厂

虽然现实条件让日本军队不喜欢冲锋枪,但是实际战场却让他们不得不选择冲锋枪。

918事变后,日本军队频繁与中国军队交手,虽然当时中国军队在重火器方面远不如日军,但是就冲锋枪而言,装备数量要远多于日军。

尤其是在长城抗战和128淞沪抗战之中,中国军队手中大量的MP-18给日军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

冲锋枪的近战优势,在夜袭和巷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曾有一名国军突击手,一个人使用一挺冲锋枪,扫倒了一个班的日军。

后来日本军队也开始使用缴获的MP-18,但是由于数量少,子弹补给问题,只能装备少量。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可以看到其缴获的MP18冲锋枪

实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引发了日本国内一些人的重视,从1935年开始,日本又重启了冲锋枪的研制工作。

所谓的研制其实也是仿制MP-18,相当于是继续十年前的工作。因此很快就将原型枪设计定型。

但是日本军部对于冲锋枪的态度依然十分不屑,直到1940年,才将其正式命名为“百式冲锋枪”。

由于仿制的是MP-18,枪械性能还是十分可靠的,只是还是为了节约子弹降低了射速。同时,根据军部的“改进意见”,冲锋枪还要装上刺刀和脚架。

而且其射击标尺有1500米,但冲锋枪有效射程仅有150米,最大也只有600米。

百式冲锋枪

其实这可以看出,日本军队对于冲锋枪的定位十分模糊,完全是沿用的轻机枪思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降低了射速,使得“百式冲锋枪”一开始在实战中的表现并不佳,经常被对手的冲锋枪,甚至是半自动步枪给压制住,所以后来到了1944年,又提升了射速。

但此时的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

“百式冲锋枪”在整个二战时期的产量也非常低,仅有3万支,其中投入战场的仅2万支,剩下的1万支原本计划用来打本土决战,只是日本投降了。

与日本相比起来,苏联的波波沙生产了600万支,美国的汤姆逊生产了150万支,德国的mp40生产了100万支。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前,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汤姆逊冲锋枪的年产量巅峰都达到了1万多支。到了1945年上半年,国军正规军可统计的冲锋枪数量都有2.4万支。

到是刺刀的生产,日本是世界第一,生产了多达680万把刺刀。

可见日本军队的建设,是严重落后于时代的。

1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