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告诉你,不想吼孩子,就疯狂对自己说这3句话!

彤橦妈妈聊育儿呀 2024-12-16 11:00:24

昨天和邻居聊天,邻居说,以后不能吼孩子了,发现孩子最近特别胆小,还时常咬手指。

好好说,还是咬,讲道理也咬,吼了打了也没用。担心孩子,就带她看医生,医生说有没有在家里经常批评她,家里氛围如何,有没有经常吵架。孩子一方面是身体原因,另一方面是心理原因。

要想孩子好起来,改变饮食和调理身体以外,还要改善养育方式和家庭里面的氛围模式。所以,以后有话好好说,千万别动不动吼孩子。说实话,当时听到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怎么跟我们那时不一样。以前的我们,父母把我们往家一丢,就去干农活,不听话揍一顿就好了,也没有心理出问题的。

但现在时常听到,这个孩子出问题那个出问题。但细细想来,的确是时代变了,以前的喝水清澈见底,走到河边渴了就喝水,以前的瓜果蔬菜,全部是瓜熟蒂落,吃的都是纯天然。

学习同样也没那么卷,小学课本上只有语文数学,知识一学就懂,学习方式就是学习加劳动。以前的玩具,很少有买的,几乎都是自己动手做,现在的玩具,没有了买,哪有动手做的。

以前的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锻炼我们的能力和心智,但现在的孩子,因时代和大环境的改变,不仅经历少了,锻炼心智机会也少了,所以,遇到事情,孩子就容易出问题。

就像我家大宝,现在也是这情况,不敢提不敢说。医生也说注意饮食,平时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更不要吼孩子,不然孩子情况会持续加重。

开始时,我挺不认同的,但当我静下心来反思时,发现,跟自己的养育方式有很大关系。例如,平时对孩子学习要求太高,有时因带2个孩子太累,就会很自然的希望老大分担压力。

但如果老大做不到时,就会很自然的批评和指责,以后这样做,老大会变得很好甚至听话。但事实是,她也只是一个孩子,她的心理承受力,压根承受不住父母给予的那么多期望。进而向内攻击自己,时间长了,形成身体问题。就像这次带大宝看病,医生说,给孩子减轻压力,平时不要给太高要求,夫妻氛围搞好一些。

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慢慢的就会好了。于是,根据当下和目前孩子的情况,我对养育方式做了调整,每次想批评和怒吼时,就疯狂对自己说这3句话,别说,这3句话,真管用。第一句:亲生的

就像昨天,我叫大宝拿个东西,她一直说好的,但过去很久了,在看她时,她压根没做这件事。我心里就特别窝火,就想走过去把她说一顿,但想想她的身体,就告诉自己,,因为一件小事至于这样吗?亲生的,所以,过去吧!

就这样,一次怒吼就这样被一句亲生的,带过了。如果生活中在遇到孩子不听话,就告诉自己亲生的,于是,在考虑孩子情况后,就会放下。

第二句:吼出问题,还要带她看有时我会在她闹腾时,特想唠叨她一顿,但又想想她的身体,就会对自己说,吼出问题,还要带她看,能好好沟通就好好说,她会听。

这样一想,就转身走了,等转一圈回来,发现为那点小事,还真是没必要,孩子也没犯啥错,错的是自己要求太高,不允许她犯错而已。第三句:吼出问题,还是自己心疼就拿今天接大宝,大宝喉咙不舒服,也没喝水本来想唠叨她的,但想想,唠叨她又有啥用呢。时常因小事批评她,批评心理出问题了,还是自己心疼,还不如,开始就对孩子好好说。别说,自从我常对孩子说这3句话,我们家真的平静多了,再也没有吼叫和不停的哭闹声了。

孩子情绪平稳后,不仅胆子大了,轻咳也减少了,不得不说,心理压力对孩子影响真的很大。但说这些不是说,要对孩子的一切行为都进行纵容,而是小事包容,但原则性问题要坚守。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例如以前孩子犯错,你可能会一直说个不停,演变成过多唠叨。

但现在点到为止,哪怕真想说,也紧闭嘴巴。因为点到为止,孩子就能理解,也会去执行,反而这样教育和引导,孩子会更加听话。

就像看【玫瑰的故事】,玫瑰教小初,从不吼叫,而是引领,有2个场景,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小初打翻牛奶的场景,另一个就是小初长大后,给玫瑰吐槽,学习太累没啥意思的事。

前者,不仅接纳和包容了孩子的错误,还教会了孩子独立,学会为自己的错误去承担和负责。后者,告诉孩子,学会如何学习,想学就学,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并且玫瑰还告诉小初,自己不会的,不会要

求她会,如果自己都学会了,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能学会。可以说,她一直用行动和榜样在引领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靠怒吼靠打压去让孩子服从和听话。思想家卢梭曾说:世界上有三种教育方式最无用: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在我看来,还有打压和威胁。

这些不会让孩子变好,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差。一位教育专家也曾说:“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作为父母,我们是家庭的建筑师,那我们就有责任,把我们的家,建造成温暖的巢,给足孩子安全感,这才是为

人父母的我们需要做的。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成为孩子的灯塔和榜样,为孩子指引正确的方向,让孩子在其健康肥沃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0 阅读:8